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二年级 正文

黄山奇石评课稿听课记录

时间:2018-09-28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 一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听课稿,分享黄山奇石听课感受和记录黄山奇石评课稿第一篇:《黄山奇石》说课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讲的就是那些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石

 一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听课稿,分享黄山奇石听课感受和记录

黄山奇石评课稿第一篇:

《黄山奇石》说课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讲的就是那些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奇石。作者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的活灵活现,并配上了插图,学习本课应在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各具体形象的介绍了一处奇石的景点,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的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同时,他们具备表演的欲望。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或者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看。

    四、教学流程

     1.导入:黄山风景区招聘小导游。

 2.初读识字。(小组识字、归类识字)

 3.精读课文,“触摸”奇石。(名字  样子  位置)

 4.拓展。

 5.写字。(注意笔顺和重点笔

     五、方法突破

课的难点就是让孩子体会到“奇”,我先让孩子们在读文和插图中体会奇石是根据形状命名的神奇,然后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自居,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深入了解。并在拓展中给孩子一些石头的名字让孩子根据名字发挥想象力试着介绍这些石头。最后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出最佳导游。

    六、作业设计

小导游回家给家人介绍美丽神奇的黄山奇石。

七、板书设计

2.黄山奇石

                              名字

                            样子

                              位置

 

黄山奇石评课稿第二篇:

《黄山奇石》说课稿

    众所周知,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为了让学生领略这黄山的美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安排了课文《黄山奇石》,这正是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课文紧紧抓住一个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写得活灵活现,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在作者笔下惟妙惟肖,趣味横生,让人对黄山产生无限向往。文章字里行间蕴含作者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赞美。

    二、说学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并与他人合作探究。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并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3、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课堂中我让学生通过读、想、议、演等形式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作为教师,我只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首先,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品味课题,理解字。
    
六、说教学流程
   
(一)品味课题 ,理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课件出示课题,让学生说说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石的特点?是什么意思?并问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在本环节中,字吸引了学生,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于是,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感知奇石

    首先,由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课件播放黄山的美丽风光,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

    在学生惊叹于黄山美景之时,马上让他们带着要求去自读课文,然后利用课件,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准本课生字,认熟课文新词。

    接着,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完成这个练习。

    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该让他们去品词酌句,感悟黄山奇石的美了。

    (三)品词酌句,感悟奇石

    由于课文中介绍了许多怪石,因此采用选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选择自己认为最奇、最有趣的石头,结合书上的插图想象它的样子,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深入地探究,教师相机指导。这样的设计,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是模糊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在反馈自学成果时,我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并从词句的比较入手,让学生理解想象的内涵。比如:当学生汇报仙桃石时,让他们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并分析图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字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当学生汇报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时,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等描写动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并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黄山奇石的美丽神奇。

    同时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想象思维。 
  
由此,本课的重点得到落实,难点得到了突破,第四环节想象奇石便水到渠成。

    (四)大胆创新,想象奇石
   
朗读了第6自然段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地对黄山的其它岩石展开丰富的想象,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仿照课文,用一两句话描述。也可以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怪石并起上名字,再进行介绍。
   
本环节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把这节课对课文的学习感悟最终生成为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个性得以舒展,灵感得以释放,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

    (五)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我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美,有了想要去黄山看看的愿望。我顺势告诉他们,黄山奇石仅是黄山四绝之一,那里的奇松、云海和温泉都是美不可言的,同时,课件播放图片,孩子们将更加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将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最后,在一幅幅黄山美景图中,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布置今天的作业,结束本课的学习。

    下面,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课文运用想象的手法详细介绍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写出了黄山石的有趣和神奇。我把它们的名字和描写动态的词写在了黑板上。这样的板书虽然简单,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却一目了然。

    附板书设计:

                                       仙桃石          、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站、伸、指      有趣  神奇

                                     金鸡叫天都     伸、鸣叫

                                       ……           

 

    在座的老师们,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想说: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