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二年级 正文

雾在哪里评课稿听课记录

时间:2018-09-28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 一年级语文上册雾在哪里听课稿,分享雾在哪里听课感受和记录雾在哪里评课稿第一篇:《雾在哪里》说课稿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

 一年级语文上册雾在哪里听课稿,分享雾在哪里听课感受和记录

雾在哪里评课稿第一篇:

《雾在哪里》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

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

海水、船只”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

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

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

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

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

,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

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

久……,有限的散步”。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

(与形近字区别)。 

5、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

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

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

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

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 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要连

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

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

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

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

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

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雾在哪里评课稿第二篇:

《雾在哪里》说课稿

【说教材】

《雾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吸引学生关注科学,拓展视野。本文是一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雾的变化。全文共十段,重点内容是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什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第二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说教法】

这是一篇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短文。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相关科学常识。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四种教法:

1、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图文并用教学法。这节课,我准备了大雾的图片,视听结合,诱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鼓励欣赏法。通过点评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4、以读代讲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次朗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对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

5、小组全合作学习法。

【说学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水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但是用简短、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却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第二课时,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各段特点,品读方法各有不同:第一段用孩子的口吻,引导学生读出雾的调皮淘气。在观看图片时,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描绘雾的样子,结合相关谚语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为他们拓展雾的形态,如水、露、霜、冰。在朗读时抓住雨、雪、雹子落到地面的不同动作,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落下的样子,边做动作边体会语言的准确与形象;第三段文字很优美,通过教师范读、为学生创设情境,结合板书、和着优美的朗朗读书声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背诵;第二段到第五段的教学方法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同时让男女生分别扮演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雾的情景。

【说教学设计】

下面我说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环节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复习导入

由于是第二课时,首先要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为调动学生的兴趣,我用猜字迷形式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富有童趣的字谜。

二、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首先学习第一部分,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欣赏大雾图片,看图说话是第一段的训练重点。出示许多形态各异的大雾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启发学生想象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到雾的情景形态。在此基础上展示水、露、霜、冰的图片,增强雾淘气的感性认识。

第二段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我采用填空造句的方式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先出示课文中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无论                           ,体会雾的不同感觉。学生在亲自动脑动手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准确、形象,培养语感。

3、第三部分语言优美。教师范读课文将学生带入雾气的情境中去,在想象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板书、和着优美的旋律指导背诵第三段。学完前第二到第九段后结合板书小结: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教师适时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认知。

4、文章最后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一段重点在于训练学生说话,联系生活实际雾去哪里啦?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想一想雾到底是有多淘气。分别描述雾做过哪些事情,然后用填空式说明雾把三样东西藏起来,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 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除了这些,在生活中雾是怎么形成的,让学生去思考回答。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我们的生活为什么会有雾,生产劳动雾也存在!由此让学生知道雾的情景,也认识了雾的形成,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拓展延伸

雾是怎么形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

说板书

板书设计方面,我主要坚持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的原则。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理解文章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