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二年级 正文

大禹治水评课稿

时间:2018-10-27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听课稿,分享大禹治水听课感受和记录大禹治水评课稿第一篇:《大禹治水》评课有幸聆听了《大禹治水》一课,《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

二年级语文上册大禹治水听课稿,分享大禹治水听课感受和记录

大禹治水评课稿第一篇:

《大禹治水》评课

有幸聆听了《大禹治水》一课,《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纵观本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很扎实,她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亲切自然,课堂组织井然有序。对教材的把握处理很到位,突出了重点难点,在识字写字教学方面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如。

我觉得有以下方面值得学习:

1、教师遵循了儿童的学习认知规律,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营造了入情悟境的氛围。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得轻松有趣!

 2、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课教师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创设了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和探究,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利于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把握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结构。

  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从整堂课的教学来说,老师以“大禹为什么治水”“大禹怎样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三个由学生生发的问题切入教学,整体上把握了文本的主脉,然后逐段阅读理解,层层推进,最后总体回顾故事,从整个故事中领悟大禹这样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形象。

4、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面,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以重点词语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与大禹对话,加深情感体验。调动多种感官,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同时,“以读代讲”、“以评促读”,使学生爱读、乐读、会读。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5、教师的语言亲切自然,重视了激励评价。感受最深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激励性评价。如,在学生读书后,教师评价:“读得很投入,读到故事里去了。”

总之,本节课上的很成功,优点很多,值得我好好学习。

 

大禹治水评课稿第二篇:

《大禹治水》评课稿

xx老师的课堂教学我觉得有以下特色: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迁情入境,引入教学

这一部分教师主要是引入新课并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她是这样导入的:   

1.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

2.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等等,然后通过引读的方式指导了第一节的朗读,突出抓住“无家可归”,以及“滔滔”这两个词,充分感知滔滔的洪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朱老师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争。”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了治理洪水,大禹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他渴了________,饿了_________,累了______,身上划出了_______,脚底磨出了______……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也适时地点出表现大禹治水辛苦的词“走遍”、“吃尽”、“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细细体会大禹治水的辛苦和不屈不饶的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