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听课稿,分享朱德的扁担听课感受和记录朱德的扁担评课稿第一篇:《朱德的扁担》说课稿说教材《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听课稿,分享朱德的扁担听课感受和记录
朱德的扁担评课稿第一篇: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的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课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挑粮食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说教法和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第二自然段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挑粮食路途艰难。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体会去挑粮食的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这是因为路途艰辛。这样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挑粮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接着再联系他们平时爬山时的感受:自己空身爬都很累,担上粮食就更艰难了。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情感体验使这个难点很好的解决了。
本课的重点段是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学生主动学习比被动的学习更有效。通过让学生了解双方的行为意图,从每个角色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自然而然中体会到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这样有了换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师填鸭式的说教要好多了。
之后出示这句话: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导朗读,体会其中战士们对朱德的关心。
课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朱德的扁担评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在老师指导下,学会本课7个生字,并用老师所教方法会写剩下生字。
3、能通过出示的生词,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把课文读正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指名读
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有这样一根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这根扁担的主人 小手竖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他的名字“朱”(板书:“朱德”,)指名认读指导 手指“朱”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2. 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教师相机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还是我们开国的十大元帅之一,深受人民的爱戴。
3.指导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小朋友们… …你们真棒!)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2.检读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哪些地方你感觉难读?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井冈山”指名读词,简介井冈山根据地。简笔画出示(毛主席成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冈”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师小结方法:“刚”以熟字带生字的方法 出示“同志”读词;谁来做做小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志”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里?师范写,生描红 “会师”简笔画理解该词。把这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你能用上老师黑板上的三个词语说说这小节讲了什么吗?
▲在读“第二自然段”时有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吗?指名读,相机指导
* 在这句话中还有一对意思相反的生字,我们一起找一找“守——攻”给守找朋友“坚守、围攻”,指名组词;师范写,生描红。
* 红军坚守在井冈山根据地,面对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这句话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你们找到了吗?这个“必”你会想到什么? 谁能编个小儿歌记住他吗?(指导书写) 齐读第一句
* 这段中还有哪里你觉得很难读?继续交流 “井冈山上”“生产”齐读两遍,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产”师范写,生描红;“茅坪”(井冈山下的一个村庄)简笔画出示;
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重点词,读好长句的方法把第二自然段读正确了。刚才我们读了红军挑粮的原因,下面我们看看朱德是怎么做的呢?
▲第三自然段也可长了,数一数这小节一共有几句话呢,用你的小手告诉老师
那么我们开火车读。指名读,相机指导生纠错
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根扁担上有什么?“朱德记”“记”师范写,生描红。你能给他找个朋友?组词(记号)你平时给自己做过什么记号呢?生述
▲小朋友们挑最难读的小节,读给你的同桌听,读得正确的,请送给他一颗小星星。
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名说 (奖励小星星)
三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朱德为什么要抢着和战士们去挑粮,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朱德的扁担
井冈山 同志 会师
坚守 围攻 必须
生产 茅坪 挑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