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时间:2023-04-06 来源: 点击:次
核心提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提到“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祥玩,为有功耳。”可见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可走,多读、多写、多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阅读学生
画杨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提到“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祥玩,为有功耳。”可见学习语文没有捷径可走,多读、多写、多说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思维敏捷,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抓紧课题,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于是,对于《
画杨桃》这一课我反复揣摩,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为目标,制定了一套教学方案。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然后孩子们读书后,都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我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帮助。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超市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观察杨桃。学生兴致很高,从而理解“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却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并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探索中。
三、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在对比中感悟“是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 “像……五……五角星。”
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共同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最后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反复读,从中懂得了“画杨桃”这件事中引出的深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