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二年级 正文

大象的耳朵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时间:2023-04-26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大象的耳朵》选自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着“改变”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单元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象的耳朵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选自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着“改变”这一人文主题,安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单元内容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象的耳朵》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遇”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初步理解小动物们为什么说大象,以及大象改变想法的原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不同语境读好问句。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激趣,众耳齐聚引课题
1.耳朵是非常重要的器官,但每种动物的耳朵却又长得各不相同,让我们看一组耳朵的图片,猜猜这都是谁的耳朵。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大象的耳朵》。
环节二:落实基础,寻耳之状知独特
1.自主朗读,整体感知。
2.自学生字,完成学习任务一
(1)认一认:读读小扇子上的生字,不会读的字请同桌帮忙。
(2)议一议: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生字呢?
3.交流识字方法,游戏闯关。
4.朗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二
(1)大象的耳朵长什么样子?用“——”出来。
(2)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作用?用“    ”画出来。
随文识字:读准多音字“扇”。
环节三:读好问句,耳朵之变来解惑
(一)耳朵之大,同伴之惑
1.设置情境,代入角色
朗读第2-5自然段,完成学习任务三
大象到底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呢?请圈出来。
小动物们又都问了大象什么?请用“     ”画出来。
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也耷拉下来了?”
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的呢?”
2.指导朗读,感受不解
(1)想一想:通过抓住疑问词、语气词、标点符号体会心理。
(2)读一读: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3)演一演:最后通过朗读+动作。
3.拓展对话,梯度训练
在小组内先说一说其他小动物会怎么说。
(二)同伴之惑,大象之变
1.小调查:
如果你就是大象,听到这么多小动物都说自己的耳朵有问题,你心里怎么想?2.朗读第4-8自然段,画出大象的想法,体会大象想法的改变。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3.朗读大象自言自语的话,感受大象的心理变化。
(1)教师指导朗读,读出大象心中的疑惑不安。
(2)小结: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 (自信——不安——改变)
环节四:回顾小结,提点易错导书写
(一)回顾小结
引导学生回想本课学习重点,并留下悬念,大象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改变呢?
(二)指导书写
1.聚焦结构:“扇”和“遇”都是半包围结构。
左下包围的“扇”,笔顺规则先内后外,撇需要写得舒展一些。
左下包围的“遇”,笔顺规则先外后内,走之要写得舒展,托住上部。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练写
3.最后进行展评。
环节五:课后拓展作业
推荐阅读:《疯狂的耳朵》《小猪变形记》
板书设计:
 
19  大象的耳朵
 
     大象         耷拉着
      ↓   遇见
小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竖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