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六年级 正文

藏戏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时间:2023-02-20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传奇1:战胜凶险的自然,“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传奇3:艺术的传奇,“第一个藏戏班子”“歌声响彻雪山旷野”“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藏戏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学情分析: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通过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本节课重点要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其次要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会读会写“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哄堂大笑、能歌善舞、青面獠牙、别无所求”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哄、藏、传”。
 
   2.阅读与鉴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查阅资料理解“优哉游哉、开山鼻祖、随心所欲”等词语;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了解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表达与交流: 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1.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有关戏曲资料。
 
2.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其中的疑难之处并尝试解决。
 
3.借助工具书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4.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1.朗读展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句子:
 
图片 图片
①男生读三个反问句,女生将它们改成陈述句读一读。
 
②“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招来的只是一阵哄堂大笑。” 
 
(有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③“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师生合作朗读,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点拨理解词语:琼结:藏语里指“房屋悬起多层”) 
 
④“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齐读,体会唐东杰布的传奇之处)
 
2.分类学词
 
(1)读准字音:
 
僧人 脱缰 吞噬 王妃 敦厚 演绎 哄堂大笑
 
青面獠牙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两面三刀 山南琼结 钹
 
(2)读准多音字:
 
①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ō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散。
 
②《鸿门宴》是汉代传(zhuà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án)奇。
 
③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
 
(3)理解四字词语: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优哉游哉:指生活悠闲自在。优,美好舒服。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开山鼻祖: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本课指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
 
两面三刀:指耍两面手法。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地一套。
 
青面獠牙:形容面貌狰狞凶恶。
 
(4)拓展积累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哄堂大笑 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眉开眼笑 
 
莞尔一笑 回眸一笑 似笑非笑 一笑千金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藏戏特色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交流讨论。(藏戏的特色——戴着面具、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尝试用小标题形式概括。
 
(提示:第4~1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第18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艺术靠“师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
 
4.主题概括。
 
引导: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醒:课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其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展开介绍,让读者对藏戏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任务四:研读课文,感悟写法
 
1.自读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写藏戏的三个突出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呢?自由读,思考;指名读;全班交流。
 
好处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思考;
 
好处2:突出藏戏的主要特点,了解藏戏独特的艺术形式。
 
2.课文中还有那部分也写了藏戏的特点?(第8~17自然段)两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写法秘妙:有详有略的写法。详写: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略写:藏戏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的特点。
 
(2)有详有略的写法,是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3.默读第4~7自然段,边读边圈画:这个传奇的故事有哪些传奇的色彩?
 
(1)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传奇1:战胜凶险的自然,“没有一座桥,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传奇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传奇3:艺术的传奇,“第一个藏戏班子”“歌声响彻雪山旷野”“藏戏的种子也随之撒遍了雪域高原”;
 
(2)按照故事发展顺序,同桌之间相互讲述一遍这个传奇的故事。
 
任务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搜集更多与藏戏或其他戏曲相关的图文或视音频资料。
 
2.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试着介绍新沂柳琴戏的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