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六年级 正文

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佳句

时间:2023-02-24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佳句

 
词语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字词解释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娴熟:熟练。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焚化:烧掉(尸骨、神像、纸钱等)。
清一色: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的。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无暇顾及:比喻某人十分繁忙,没有闲暇空余的时间做别的事。
 
词语搭配
祭祖   贴对联   吃团圆饭   预备吃食   红红的对联   美好的姿态
守岁   放鞭炮   穿新衣裳   燃放爆竹   各色的年   娴熟的技能
听戏   办喜事   泡腊八蒜   点上蜡烛   鲜红的春联   庸俗的广告
贺年   吃元宵   逛庙会     招来顾客   热闹的除夕   有声有光地玩耍 
 
 
词句赏析:
1.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老规矩”显示出这是一种沿袭已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差不多”一词虽带有时间上的模糊性,但恰好说明了人们的高涨热情。“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但“到了严冬,不久是春天”,人们当然不会减少这种热情。天气的“冷”与年味的“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个句子奠定了全文欢快的感情基调。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3.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年糕的等等。
这段话描写的是商贩的忙碌,从铺户加紧上年货、街上货摊子多和吆喝声复杂等方面,通过与平时对比,渲染出浓烈的节日氛围。
4.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第一句话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上文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准备过年的情形,又引出下文人们为过年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必须”说明这是他们一定要做的事情,“赶”准确地说明他们整日都是忙忙碌碌,过年尤甚。他们这么做,为的是实现一个淳朴美好的愿望:“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这里将小年形象地说成是过春节的“彩排”,说明小年很热闹,也预示着过春节会更加隆重。
6.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临时不容易补充。
    这段话依次写了“贴对联”“扫房”“备菜”,详略结合。“备菜”较为详细,先说备的菜多,再交代了这么做的原因(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7.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8.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与娴熟技能。
  对庙会上比赛场景的叙述反映了老北京人淳朴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热心”一词写出了小孩游庙会的热情。
9.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10.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院校级的灯特别多。“处处”“整条大街”说明挂灯的范围之广;从“几百盏灯”可以看出灯的数量之多;从五个“有的”可以看出种类之多。
11.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