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三年级 正文

小虾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时间:2023-03-18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 1.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腿末端”、“钳子”、“腹部”、“通体透明”、“稍带灰黑色”、“荡来荡去”、“相互追逐”、“紧贴缸壁”等词,感受作者对小虾细致的观察。

 小虾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腿末端”、“钳子”、“腹部”、“通体透明”、“稍带灰黑色”、“荡来荡去”、“相互追逐”、“紧贴缸壁”等词,感受作者对小虾细致的观察。
 
    2.准确判断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的提示来概括第三自然段的段意;联读课内外,梳理借助不同位置关键句的提示概括段意。
 
     3.通过示范摘抄文中描写小虾“细致生动”的句子;学会赏析“细致”与“生动”,借助摘抄,品析句子,朗读感悟“细致生动”。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巩固运用判断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提示概括段意;学习积累摘抄、品析句子。
 
■教学难点
 
    赏析品味文中“细致生动”的句子。
 
 
教学构想
 
 
学习活动一:默读课文,借插图学词语,引出观察
 
1. 齐读课题,关注略读。
 
(1)关注略读记号,明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2)课件示范,学生用❶、❷、❸标注学习提示:
 
❶—默读课文;
 
❷—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❸—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2.默读课文,关注要求
 
(1)说说默读课文的建议
 
❶——不出声读【课件:默读要求:不出声读】;
 
❷——不指读【课件:不指读】
 
(2)根据三点建议,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3.借助插图,学习词语
 
(1)学习“腿末端、钳子、腹部”:
 
①指名读,读对了,跟读。【出示词语:“腿末端、钳子、腹部”】
 
②图中找位置:❶是小虾的——腿末端;❷是小虾的——腹部; ❸是小虾的——钳子
 
③小结发现:它们都是——小虾的身体部位
 
【出示词语:背、尾巴、胡须、眼珠子】
 
④齐读整篇文章中,其余表示小虾身体部位的词,学习局部观察
 
(2)学习“通体透明、稍带灰黑色”:
 
【出示词语:通体透明、稍带灰黑色】
 
①男女生分别读第二组词
 
【课件出示:小虾有的(   ),有的(   )。】
 
②选词说句子
 
【课件扩展句子:小虾有的(   ),这是(   );有的(   ),这是(    )。】
 
③用词说句子,指名说,一齐说
 
(3)学习“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
 
【出示课文插图】
 
①仔细看文中一缸的小虾
 
【课件用红圈圈出不同的虾】
 
②展开想象用句式说话:这些小虾,有的(  ),有的(  ),有的(  )。
 
【出示词语:荡来荡去,互相追逐,紧贴缸壁,填入括号中。】
 
③齐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发现它们都是动态的虾
 
学习活动二:借联读学段落,巩固运用“关键句”
 
1、默读第三自然段,学习关键句,划线并齐读
 
(1)借助总起句,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抓关键句里的关键词概括:小虾有趣(板书标记)
 
2、准确判断关键句
 
(1)联读《赵州桥》第2自然段和《一副名扬中外的》第3自然段,巩固判断关键句
 
(2)联读课堂作业本《可爱的小鸟》
 
过渡:哇!课内的文章我们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出关键句,那课外的呢,还能吗?请一个同学来读要求:
 
①指名说第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都在第一句
 
②教师故意说错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也在第一句,让学生纠错并说为什么
 
③引导小结:
 
要准确判断关键句,首先要看它是不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然后要看整段话有没有围绕它来写?关键句的位置不一定都在第一句,还可以是最后一句。
 
(3)联读《花钟》,明确关键句的在段中的位置不同
 
过渡:你想起了——《花钟》,这篇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关键句都在第2句。
 
3、借助关键句的提示概括段意
 
(1)借助关键句的提示概括段意(板贴),快速完成作业本48页的第一小题。
 
(2)对比反馈:展评两个同学的段意归纳,说说哪个更好,为什么?
 
(3)特别注意:如果关键句是过渡句,概括的时候只需要用到下半句。
 
学习活动三:借对比学摘抄,赏析“细致生动”
 
【课件: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板贴:细致生动)
 
1.快速划出文中描写细致生动的语句,并反馈
 
2.教师示范,用不同符号摘抄,学生说发现
 
3.品析放大和缩小,感受细致生动
 
(1)说细致和生动
 
预设1:腿末端那副钳子、胡须、眼珠子(缩小)——那么小的身体部位作者都观察得一清二楚,很细致。(板书:小)
 
预设2: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放大)——小虾动作很生动(板书:大)
 
(2)读细致和生动
 
①师生合作,生读前面半句,缩小的地方师来读,放大的地方指名读(师跟指名的孩子说悄悄话:我尽量读小声,你尽量读大声)。
 
②师和指名的学生交换读
 
③男女生合作读
 
4.自主品析,赏析摘抄
 
5.小结摘抄,提升观察
 
6.课堂小结:回扣板书,回归单元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