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四年级 正文

习作:故事新编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13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2.故事

 习作:故事新编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本次习作从学生的认知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作为切入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交流互评,教师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2.故事立意要有突破,情节设置要让人耳目一新,撬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敢想、乐讲、会写,和同伴互相交流启发,评价互助。
 
一、出示经典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看图猜一猜。
 
设计意图:一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孩子们积极性;二是希望勾起孩子们对经典故事的回忆。
 
反思:原本希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面面俱到,实际的课堂上却显得没有重点,略显啰嗦。个人认为可以选择一个类别。
 
二、创设情境,明确《故事新编》,通过《老故事新想法》征稿通知“让老故事变得新奇,便可刊登”
 
设计意图:试图创设大任务,让孩子们接触真实的情境,接触实实在在的任务。
 
反思:能否把单元导读里面的语文要素——“按照自己的想法创编故事”放置在情境中。
 
三、利用教材中的老故事《龟兔赛跑》,梳理故事情节图。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节图的梳理,希望找到老故事的写作秘诀,并以“故事情节图”为孩子们搭建写作的支架。
 
反思: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兔子明明超前,最后的结局却输了,原因是什么”既要学习老故事的写作方法,又要明白如此写作的目的。用通俗的话来讲,两个角色力量悬殊,明明兔子可以赢得比赛,却让乌龟赢得了比赛,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定是出现了“意外”,这个“意外”可以说是“曲折”,要么是兔子出现了“意外”,要么是在乌龟身上出现了“奇迹”。而在老故事中,恰恰选择的是兔子出现了“意外”——比赛途中睡觉了!这就是在创设“意外的情节”,而这种“意外情节”的创设,并不是随意的,而是与要表达的主角形象有关联,老故事中为了展现兔子的骄傲自大的形象,所以创设了“比赛途中睡觉”的情节,那么如果要展现兔子其他的形象,又该怎么去创设情节呢?引导孩子们从角色形象去创设情节。
 
四、借助“乌龟又赢了”结局,倒推故事情节,完成故事情节图。
 
设计意图:学“故事新编”的方法,首先选定一个结局,倒推新奇的故事情节。
 
反思:此环节,要引导孩子们从“结局”上进行“新编”,但结局不一样,必然过程也有很大不同,以此倒推对应的故事情节。
 
反思:结局不一样,必然过程会有不一样的地方,从不同的结局倒推不同的故事情节。在我尝试的“先写后教”的实践下,《故事新编》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写作,发现他们都能够根据结局去倒推情节。但思维很是局限,结局“乌龟又赢了”,其中多数情节都是“兔子遇到了萝卜地”。个人认为,孩子们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不能从角色形象上去创造相应的情节。针对这样的学情,启发引导若要塑造兔子的形象,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我提供了一些问题支架:
 
一只害怕困难的兔子会有什么样的情节?
 
一只粗心大意的兔子该设置什么样的情节?
 
一只有孝心的兔子会碰到什么情况?
 
一只乐于助人的兔子会碰到什么情况?
 
一只贪玩贪吃的兔子会碰到什么情况?
 
       ……这一下子,孩子们的思维好像也扩展了许多。若要塑造乌龟的形象,孩子们自己尝试用以上的问题支架,来创设相应的情节。
 
  接着,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局,选定要塑造的角色形象,用简短的语言完成情节的创设,完成故事情节图。
 
五、借助故事情节图,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故事情节图是习作的思维框架,引导孩子们清晰地走向习作。
 
反思:个人认为,习作课无论讲得多么天花乱坠,都要指向孩子们能真正写作才行。此环节要提出习作的明确要求,做到与后面评议习作的指标达成一致,力求“教学评一致”。但此环节,孩子们本身的语言积累也很是重要,如何让每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够有所发展呢?
 
六、习作评议,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及时的反馈促进孩子们的自我学习。
 
反思:此环节,我个人认为很是重要,一是要给足孩子们评议的时间,二是要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规,三是运用好的“例子”进行引导。在评议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自信,又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今天讲的习作方法,孩子们能够迁移吗?若要对其他故事新编,“设定结局,塑造角色形象,创设情节”这种方法可以迁移吗?这便是后面要用孩子们每天实实在在的“新编成果”来检验的。
 
     谨以此文送给自己,要把课讲得十分明白,自己必然要彻底明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