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五年级 正文

五年级下习作:写读后感教学反思优缺点

时间:2023-02-03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五年级下习作:写读后感教学反思优缺点这个单元的习作,整体完成的质量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宣宾夺主。“读”得多,“感”得少。把简单介绍内容,做成详细介绍内容。而需要重点

 五年级下习作:写读后感教学反思优缺点

 
这个单元的习作,整体完成的质量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宣宾夺主。“读”得多,“感”得少。把简单介绍内容,做成详细介绍内容。而需要重点写的感的部分,却简略写。更有甚者,只一句“我觉得我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那种XX的精神”就草草了事。
 
感想不真实、不具体。“感想要真实、具体”本是这次习作的核心,但是极少有学生做到这一点。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感”而“感”。所以,“感”得很苍白。
 
走不出“推荐”模式区。有两三个孩子,把这次习作当作五年级上册的《推荐一本书》的习作在写。
 
无法有效“关联”。教材里虽然指出了关联的方法,但是,学生还是很难做到无缝衔接。
 
部分主标题使用不当。如有学生把故事内容当作主标题,有学生的主标题与文中产生的感想不统一。
 
原因分析及改进方向:
 
找不到“感”的点。学生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知道“感”是什么。虽然教材里有方法提示(人物、情形、道理),但是学生依然找不到“北”。比如有个学生想写《非法智慧》读后感,我便问他: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嘛?他回答说:我就是觉得好耍。我继续问:怎么好耍法?结果他就开始了讲述故事情节。发现了么?学生这是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是这个感兴趣的内容,不能代替感想呀。感想还应再往前走一步,即适时加入自己的评价、想法、感受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找到“感”的点。比如,可以从文章的中心去“感”,可以从作者的写作方法去“感”,可以从文中的一句话去“感”,可以从文中的人物去“感”。
 
不会关联。教材在写作建议部分虽然明确写道“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但是,学生在写作中,感觉特别空洞。尤其是“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学生完全不能理解何为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所以,怎么关联,也是需要教的。
 
读得肤浅。读后感,读后感,读是前提。读得浅了,感就如无源之水。所以,本次习作,还应倒着教,即教会学生找到“感”的方法后,不妨让学生带着那个感的点,回读文章,看看是否在读后形成一个真实的感想。举个例子:读完《景阳冈》后,初步有了“武松勇敢”的感受。但是无法将这个感想写具体,这时候不妨带着“武松勇敢”这一个感点,再读课文,去文中寻找依据。一边寻找依据,一边融入自己的看法。当走出文章,感想不就形成了吗?而且是真实的、具体的。
 
    有老师说,写读后感这类作文,考试不会考,所以不用花时间去折腾。但是,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习作,指向的不仅仅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这其中还有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方面的素养,所以,不应该被边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