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五年级 正文

从军行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时间:2023-03-06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这首诗歌描绘了戍边战士

 从军行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这首诗是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这首诗歌描绘了戍边战士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一、教学目标
 
1.结合重点词语,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以读促悟,体会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和誓死杀敌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之请和誓死杀敌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解释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歌中常表现边塞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等主题。)实际上我们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边塞诗,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哪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今天我将要学习的这首诗歌同样是边塞诗,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笔下的边塞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从军行】
 
(二)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播放名家朗读,在听的过程中标注读音和停顿。
 
3.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描绘了怎样一个面。
 
明确:诗歌描写了在边塞艰苦的环境,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场面。
 
(三)深入研读
 
1.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说一说景物的特点。
 
明确:景是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特点:迷蒙暗淡、苍凉壮阔。【板书:景:迷蒙暗淡、苍凉壮阔】
 
2.你通过这些景物看到了什么?
 
明确:通过这些景物,看到了边塞境界壮阔、环境恶劣。反衬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板书:环境恶劣】
 
3.读一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诗,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小组交流)
 
明确:
 
预设一:更喜欢前一句。“黄沙”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写出了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预设二:更喜欢后一句。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不打败敌人誓不回家的豪情壮志。【板书:豪情壮志】
 
4.齐读课文。在整首诗中,诗人用到了很多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你能说出几个吗?
 
明确:直接抒情、用典。教师补充:衬托(反衬)、情景交融。
 
(四)拓展延伸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用笔把它画出来,并进行评比。
 
(五)小结作业
 
小结:再次有感情朗读,并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课外阅读《从军行》其它六首,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五、板书设计
 
从军行
 
景 :迷蒙暗淡   苍凉壮阔
 
    环境恶劣   豪情壮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