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五年级 正文

两茎灯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时间:2023-03-20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1.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智慧课堂,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经典的长篇讽刺小说,它就是清朝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谁来读一读这本书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两茎灯草》就出自于这部书的第五

 两茎灯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智慧课堂,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经典的长篇讽刺小说,它就是清朝作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谁来读一读这本书的简介。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两茎灯草》就出自于这部书的第五回,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严监生。
 
谁知道“监生”的意思?
 
师:借助注释理解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接下来就请孩子们运用这一方法自由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①把字音都准确,句子读通顺
 
②想一想,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读后交流
 
①课件出示:(难理解的字词)
 
1、文中称男孩子为 哥子 ,称中医的医生为 郎中 ,又叫 医家,所有亲戚叫   诸亲六眷       
 
2、  到中秋已后: “已后”通“以后 。
 
 
 
②孩子们,读完故事,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气,吝啬,)为了刻严监生这个吝啬鬼的形象,作家吴敬梓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来描写。(指名说:临死前) (板书:场景)
 
2
 
见形|梳理情节 感悟悬念
 
1、体会病重
 
那文中是怎样具体写这个场景的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个故事。
 
(出示插图)大家看,严监生病了,还病的——很严重,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边说边画波浪线)
 
你关注了一日重似一日,这是什么意思?没错,指的就是他的病日益严重。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这么严重,话都说不出来了
 
天呐,医家都不下药了,这不是只能等死啦。
 
你关注了这一句,(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是啊,看来严监生的病真的是没得救了,已经到了临死的边缘,此刻,你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他的病吗? (气若游丝、奄奄一息,病入膏肓、危在旦夕)生读出奄奄一息的感觉。咱们继续交流。
 
师:读完这段话,哪个细节的描写,让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说,你说,哦,看来,大家都记住了这两个指头这个细节。(手指立起来)
 
2、梳理情节  
 
师:严监生都快要死了,就是伸着两根手指头,迟迟不断气,他想干什么呢?(出示)。故事往下发展,诸亲六眷一一登场。首先上场的是?(大侄子)他认为这两根手指指的是?(老师两根手指问)(两个亲人)严监生的反应是?(点课件)接下来出场的是(二侄子)?他认为这是(老师两根手指问)(两笔银子)?严监生的反应是?然后谁出场了?(奶妈)她认为呢?(老师两根手指问)(两位舅爷)严监生有什么反应?最后出场的是?(赵氏)他认为是?(老师两根手指问)(两茎灯草)这时的严监生才?
 
3、复述故事,感悟悬念
 
师:孩子们,故事都是用来讲的,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师:你把故事的大概意思讲清楚了,很流畅。你讲的故事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我觉得很精彩。他的声音抑扬顿挫,还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恩,你讲的很吸引人。
 
你们知道我们传统的说书人,他们是怎样讲故事的吗?哦,你听过,说说看,是啊,一般都会来那么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那你知道他们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讲这句话吗?
 
指名说:最关键的地方,最精彩的地方,哦,最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地方,特别是读者最想知道结果的时候,这惊堂木一拍,恩——,把读者的胃口全部吊起来。
 
现在请你们来当一个说书人,把这个故事重新讲一遍,在你认为最吊胃口的地方,也啪的一下停下来,大家先练一练,谁来试试?
 
生1:你先来试试,诶,大家注意他刚才讲的故事在哪里停的?恩,二侄子后面。
 
生2:他是在哪里停的?老师也想来讲一讲。
 
看着严监生伸出的两根手指,诸亲六眷纷纷猜测,大侄子急忙来到面前,自信满满地说到:二叔二叔,你是不是还有两个亲人想见见?严监生失望地摇了摇头。
 
二侄子跑过来,眼睛瞪得大大的,对这严监生说:二叔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严监生听了,气的把眼睛睁得的溜圆,把头狠狠地摇了几摇,手指越发指的紧了!
 
奶妈见状,抱着孩子,凑过去,说:老爷,难道是想念二位舅爷吗?本就奄奄一息的严监生,这下陷入了绝望,把眼闭着摇头,只是手指着不动。
 
亲人不是,银子也不是,舅老爷也不是,那这两根手指到底是指什么呢?
 
这时,严监生的小老婆赵氏,慌忙揩揩眼泪,凑到严监生耳边,说:老爷,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想……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想不想知道?
 
我是在哪里停的?赵氏后面。大家对比一下,老师讲的和同学们讲的故事,谁讲的更好?大家都觉得老师更好,故事为什么要这样讲?
 
师:孩子们分析的太对了,这样的情节设计,就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心,让人越发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而结尾又是大家意想不到的,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最独具匠心的地方!这样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