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七年级 正文

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评课稿

时间:2018-11-12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听课稿,分享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听课感受和记录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评课稿: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教学目标】知识

七年级历史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听课稿,分享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听课感受和记录

北魏政治和北方名族大交融评课稿: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导入新课】

教师: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至中原地区,那么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哪五个少数民族?

生:匈奴、鲜卑、羯、氐、羌

教师:其中一个少数民族灭亡西晋,是哪个少数民族?

生:匈奴

教师:那么在匈奴灭亡北方后,西晋皇室司马睿于建康重新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东晋。与此同时北方同时出现了十六个相互交替的政权,期中一个民族逐渐强大统一北方,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哪个政权那?

生:氐族建立的先秦政权

师:好,那么先秦统一北方后,想要一统全国,要实现这个一统全国的梦想,就必定要打败?

生:东晋

师:于是先秦与东晋于淝水展开了一场战争。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淝水之战。在了解淝水之战前,前请同学们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讲课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淝水之战的相关内容,找到淝水之战的相关信息。

生:3—分钟阅读。

师:出示PPT

生:淝水之战时间383年,地点淝水,战争双方前秦和东晋、在战争过程中那,前秦苻坚信誓旦旦的带领80万军队和东晋的8万军队相隔于淝水两岸,两军对峙的紧张时刻,有人大喊一声:“前秦被打败了”于是前秦军打乱阵脚发生了踩踏事件,这是晋军趁机发动猛攻,打败前秦军。其实用三个成语就可以总结这场战役,同学们想一想用哪三个成语来解释呢?

生:投鞭断流、草木借兵、声鹤唳

生1:草木皆兵形容秦军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的疑神疑鬼。

生2:风声鹤唳是指秦军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的样子。

老师:投鞭断流来形容前秦军的骄傲和狂妄。那么草木皆兵苻坚在遥望对岸感觉对岸的一草一木都是晋并,前秦军对开始有所畏惧。最后在逃跑的路上听见一草一木都觉得是晋军在追赶。于是昼夜不停的的逃跑不敢停歇。总结结果东晋胜利前秦失败,特点以少胜多。意义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老师:同学们来回想,我们所学过的历史,还有那些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那?

生:巨鹿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

老师:那么想一想,我们以前所讲过的这些战役中胜利者胜利的原因,失败者失败的原因?

生: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长平之战。

师:在这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失败者的一方都有要么是骄傲轻敌。要么是战略战术上运用的错误。

师: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先秦军失败的原因?

生:骄傲自大

生;盲目轻敌

师:那么东晋胜利的原因呢?

生;渴望统一

老师:好这是同学们对于胜败的分析。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淝水之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生: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在北方混战之时,有一个民族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北魏。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北魏政治。请同学们找一找,北魏的建立情况。(出示PPT)书写板书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生:北魏建立439年、民族:鲜卑族、政权名称:北魏、影响

师:这是北魏的建立情况,我们都了解鲜卑族是五胡中的一支,那么鲜卑族发源于哪里?又是从什么时候迁至中原地区的那?

生:大兴安岭

师;出示PPT鲜卑族在汉之前生活在大鲜卑山就是大兴安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中的嘎仙洞就是鲜卑族的发祥地。出示嘎仙洞图片,嘎仙洞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9公里处,是鲜卑族人 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 “猎民之仙”的意思。这里所说的大兴安岭是指大兴安岭山脉,从黑龙江境内一直绵延至内蒙古境内。

师:嘎仙洞离我们非常近,那么同学们有谁去过嘎仙洞么?能不能为大家讲一讲今天的嘎仙洞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

生2:

师:ppt出示嘎仙洞内的石刻,我们在嘎仙洞内发现了刻石。这个刻石记录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人来到嘎仙洞内祭祀祖先这一事情。由此人们才得知大兴安岭山脉上的嘎仙洞就是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发祥地。大家都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那么大家都知道冬天特别的寒冷。寒冷怎么办呢?迁往南方,于是于东汉时期,鲜卑族的拓跋部前往了山西平城(点ppt出示,迁徙至平城的图片。)指出绿色西晋时期是鲜卑族生活的地区。在前秦于淝水之战溃败,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之时,鲜卑族逐渐壮大,建立了北魏。那么在北魏在建立政权后,北魏孝文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我们成为北魏孝文帝改革,那么我们来看看北魏孝文帝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其巩固统治的目的呢?

师:孝文帝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都城迁至洛阳。PPT出示图片。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呢?

生1:平城气候寒冷,洛阳相较于平城较温暖。

生2:洛阳是很多朝代的统治中心,政治经济比较发达,便于北魏的统治。

师: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第一步将都城迁至今天的洛阳?那么改革的第二部又是什么呢?我们来读一则材料,通过这则材料来总结一下改革的第二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一下这则材料,来归纳总结。

生:1分钟阅读时间

师:下面找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则史料。注意在语文学习中我们翻译文言文要求的是逐字逐句翻译,那么在历史中我们独古文能读出一个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生1:今天想要不再说鲜卑语,而说汉语,要求30岁以上的人,已经习惯于说汉语,可以宽容他不一下改变。那么30岁一下的在朝廷做官的人,不能再说鲜卑语,如果仍然有说鲜卑语的,给予降官甚至开除官职的处罚。

师:那么从这则材料中同学们可以看出,第二项改革措施可以说明什么?

生:说汉语。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看

师:再来看一个表格。以前姓拓跋,今天改名为元。北魏孝文帝的原名就是拓跋宏,后来改问元宏。这可以说明改革的有一个内容是?

生:穿汉服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史料,了解一下孝文帝改革的最后一项的措施。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同学们看一看这项改革的措施是?

生:通汉婚。

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总结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都有?

生1:迁都、

生2:说汉语

生3:穿汉服

生4:改汉姓

生5:鲜卑族和汉族联姻。

师: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请同学们齐读一遍。那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是什么呢?

生: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师:促进了民族交融,那么民族交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民族交融PPT。

师:那么从魏晋时期五胡迁入中原,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共同生活,相互交往。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地区交融的景象。那么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是怎样相互学习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交往和学习的内容。

生:3—4分钟阅读教材。找出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内容。

师:出示表格找出相互学习内容。联系实际,请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学习的内容。

师:提示:大兴安岭来自于锡伯语,意思是“夏恩阿林”意思是白色的山岭,口语说急便是“兴阿林”即兴安岭。

今天的口语划拉、磨蹭、喇忽、秃噜、嘚瑟、来自于满语。

食物:火锅:战国时期起源于中国,传至蒙古一带是开始涮羊肉和牛肉。

师:我们再来看两个图片。第一个同学们小时候肯定都坐过。这是什么狗拉爬犁。这个狗拉爬犁是我国少数民族赫哲族的一种交通工具,赫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地区。但是我们看今天不单单只是赫哲族人来乘坐,而是很多北方小朋友的一种娱乐工具。我们再来看这个沙琪玛大家都吃过吧(出示ppt),这个呢粘豆包(出示ppt)大家是不是也都吃过。沙琪玛和粘豆包都是我们满足的食物,但是我们看在现在超市是不是都有卖的?在东北非常普遍,满族呢?也是我们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除此之外呢,像我们今天的东北语言大多数也都是受到满族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民族交融的现象。例如………

师:那么我们来看,民族大交融的意义是什么呢?出示ppt

生:民族融合的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黑板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

生:淝水之战。时间、地点、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生: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的建立。建立时间、都城、为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生: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影响。

生:北方民族大交融,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

生;影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