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三年级 正文

观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时间:2022-12-17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观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脉络梳理: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观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景象。  
词句赏析: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2.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3.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将水浪比作“水墙”,写出了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拉长”“变粗”写出了“白线”的变化及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横贯”与上文的“横卧”呼应,突出了潮来时气势之宏伟。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浪潮比作齐头并进的千万匹白色战马,把潮来时的声音夸张成“山崩地裂”,这样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临其境,充分表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观的意思,指潮来时的景象。
2.为什么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因为钱塘江大潮有三大特点。一是声音大。潮要来时,远处闷雷滚动,令人震撼;潮来时,如山崩地裂,令人惊心动魄。二是形态变化多。刚开始是一条白线,紧接着如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如万马奔腾,浩浩荡荡。三是速度快。潮头过后,霎时向西奔腾而去。通过以上三点,可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3.你理解“人声鼎沸”吗?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时候或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人声鼎沸”的情景?
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在喧闹的场面就可以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例:大型集会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