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会遇见各种墙。我们推墙十下,墙不会倒;我们推墙千下万下,墙也不会倒,但我们会变成勇敢,有力量的人。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会遇见各种墙。我们推墙十下,墙不会倒;我们推墙千下万下,墙也不会倒,但我们会变成勇敢,有力量的人。
10月21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我县“浙沪名师专家请进来”活动中,我执教了二年级口语交际课《有趣的动物》。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历练,也是一种成长。
记得初定课题时的忐忑不安,设计被否定时的踌躇不前,再到被前辈指点帮助后的豁然开朗。这短短20多天,每一句关心,每一点建议,都如冬日里的暖阳,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带来了温暖和能量。
山重水复
九月底,课题组找到我,让我准备一节微视频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相对于课文和习作来说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再加上当下流行的微视频,两者结合在一起,完全是一次挑战。虽然我们正在不断地谈论着这门课程,但要真的实际操作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目标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又没有专家名师的课例可供参考,只能硬着头皮摸着石头过河了。我选择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物话题后,便着手备课,设计初稿完成的第二天,就匆忙在一个班级试上,只能说是上了一节课,下课之后,我感觉自己就如一个迷了路的人,云里雾里,完全没有目标方向,完全没有设想中的有趣,整节课学生无精打采,教室毫无活力。自己知道问题太多,却又不知从何改起。
张组长和王主席找到我,告诉我教学时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突出互动性,问题设置应有梯度,应有启发性,视频要在恰当的时机出现等等。我听了一知半解,重新修改设计,这次侧重于介绍动物的外形、本领和习性,然后再一次磨课。这一次上完后,自己开始反思了:这节课是比上节课热闹了,敢说的多了,但也只局限于一半左右基础好的学生,其他的学生也还是跟不上节奏,不愿“搭理”我。是我的设计偏差了,还是我的课堂出问题了?我发现自己进入了一条死胡同。
柳暗花明
在我一筹莫展时,学校汪主任一席话让我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问题出在了设计上,一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拔高了要求,学生怎么会有表达的欲望呢?很简单,就讲动物有趣的特点,就把动物讲有趣。学生与动物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放低要求,创设情境,让他们从敢说到把话说清楚,从会说一个方面到说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
知道自己要什么了,思路也逐渐清明,就连夜再次修改设计,张组长又提醒我:交际中生生之间的互动要有,交际文明礼仪也必须有。在她们两位前辈手把手的指导帮助下,我的设计才最终定稿。
最后一次磨课,我发现课堂确实比前两次有序也有趣多了,但还是不尽人意,临场反应和语言啰嗦都是我课堂的硬伤。哪怕我已经在脑中进行了几十次的意念试教,但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了想要的淡定、敏锐和灵动。
于是花了一周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沉进去,查阅各种书籍刊物,观看名家大师的课堂实录,尽量地把预设细化。
做好一切准备,放下一切包袱,终于登上了仰慕已久的大师站过的舞台,教学过程中目标基本达成了预设,孩子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但还是留下了诸多的遗憾:课堂的临场反应,语言的生涩,时间的安排……
有人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应该是一句安慰人的话吧!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或多或少的遗憾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是鞭策,也是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只要不惧面前的那一堵堵“墙”,迎难而上,就一定会遇见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