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评课记录 这堂课的开始部分我觉得眼睛一亮,课件出示了井的图片,指导写“井”字,然后拿出道具(小青蛙),听小鸟的鸣叫,最后导入课题,环节紧凑自然。讲到“观”的意思时,老师说:“通过‘观’的字形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吗?”我觉得这个提问有问题,教师也没有点拨怎样看字形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评课记录
一、对于这堂课的感受
这堂课的开始部分我觉得眼睛一亮,课件出示了井的图片,指导写“井”字,然后拿出道具(小青蛙),听小鸟的鸣叫,最后导入课题,环节紧凑自然。讲到“观”的意思时,老师说:“通过‘观’的字形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吗?”我觉得这个提问有问题,教师也没有点拨怎样看字形。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里猜“观”的意思较好。后来朱老师在评课时,更加巧妙高超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让孩子们有了主动表达的愿望,那就是在板书的题目之前贴上青蛙的卡片,让学生说:“青蛙坐井观天”,这样一来,我觉得解释“观”就显得有点多余了,佩服佩服!质疑课题是常见的教学环节,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但是今晚的课题质疑我觉得有点不到位,尤其是当有一个小女生说:“青蛙为什么在井里”时,我觉得有点跑偏了,我当时想应该通过题目引导学生说说青蛙在哪里?在干什么?后来的区分“渴、喝”的歌诀更觉得有点乱了,没有把发现的权利给孩子,苏老师在发言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口渴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喝水用口,所以用口字旁,简简单单,明明白白。让我想到“简简单单教语文”这句话。出示图片让学生用无边无际,对句子怎么读的强调都剥夺了孩子们的主动性。让我想到朱老师说的要结合原文,在原文里打来回,后来苏老师发言说结合原句让孩子说:“( )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主动表达的愿望。总体感觉教学环节比较凌乱,学生没有充分地参与进来。
点评提纲挈领,击中要害,指导性特别强,不得不佩服洞悉问题的能力。总结了三点:1.低年级教学第一要搞清楚:字词句为主。2.针对文本特点设计操练环节。3.捕捉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资源。结合这三点,再回想朱老师的文章,课堂,发现这三点每时每刻都在教学思想里。最后朱老师对《坐井观天》进行了重构。
1.挖掘题目的独特价值。在评《普罗米修斯》一课时,我们给题目加了“盗火”二字,让人茅塞顿开,今晚又是在题目前放一个“青蛙”卡片让人拍案叫绝。
2.从青蛙的视角观察小鸟,体验“落”,训练了学生的语感。
3.图片结合“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这一句式,理解“飞了一百多里”有多远,形象生动,如诗如画,不知不觉将我们带入一个美丽的画卷。
朱老师的课总是有这种浑然天成,令人流连忘返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