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二年级 正文

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时间:2023-01-30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年级下贝的故事教学说课稿课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本课的教案设计中,我重点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讲解字理等形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欣赏图片说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学”与“用”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贝”字的字理演变图,大海退潮的视频,生字卡、词语卡。
 
2.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学生准备:尝试朗读课文,圈生字并认读。查找资料,搜集汉字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入: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过什么?(多媒体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并定格到贝壳图片。)你喜欢它们吗?说说你见过的贝壳都是什么样的,它们带给你哪些快乐。
 
2.揭题:这一个个色彩斑斓的贝壳不但漂亮,还有一个个美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贝”的故事》。
 
3.教师板书:“贝”的故事。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交流在海边的所见所感,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步识字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字词。
 
②边读边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合作互相读词,互相纠正读音。在小组中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平舌音:随 损 财
 
翘舌音:珍 饰 赚
 
多音字:漂
 
3.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教师提示“甲骨”一词两个字都是三声,注意“甲”的变调。
 
甲骨文 贝类 漂亮 珍贵 饰品 随身携带 容易 损坏 钱币 钱财 赚钱 赔钱 购买 贫困
 
4.自学反馈。
 
(1)先请四名同学合作读,再请一名同学领着大家读。
 
(2)把大屏幕上的生字的拼音去掉,再连词读。先自己小声练读,再开火车读。
 
(3)把大屏幕上的生字变成红色,指名连词读、单个读。
 
(4)只剩下生字,指生读并组词。
 
5.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利用图片或实物识记。出示甲骨文的图片或视频,认识“甲、骨”;出示由贝壳做的饰品,认识“饰、品”;出示人民币,认识“币”。
 
(2)归类识记。“财、赚、赔、购、贫”都是贝字旁的字。
 
(3)利用熟字识记。“甲、币”两个字可以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曰—甲、巾—币。
 
(4)相同结构归类的方法识记。“品”字可以对比熟字“晶、森、众”记忆。
 
(5)组词识记。如:
 
随:随身、随手、随从;
 
类:人类、分类、种类;
 
珍:珍惜、珍爱、珍宝;
 
贫:贫苦、贫穷、贫困。图片 也可巧记“贫”:“分”发宝“贝”。
 
6.把这些生字送回到课文中,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7.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及发展,共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由读文、读词、识字,再到读文,层层夯实。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 壳 甲 骨 钱 币 与 财 关
 
(1)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观察“会写字”中的9个字,发现规律。
 
2.同桌相互交流: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 注意“贝、甲、与、币”是独体字,书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3.本节课指导书写“贝、甲、与、币、关”。
 
(1)贝:竖与横折的折段一样长,撇从竖中线起笔向左下格撇出,最后一笔是长点。
 
(2)甲:“曰”要写得扁而宽,第四笔横写在横中线上,末笔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要写得挺拔有力。
 
(3)与:第一笔是横,第二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在横中线上;上横稍短,下横稍长。
 
(4)币:起笔是撇,“巾”的末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5)关:第二笔是撇,第二横长,写在横中线上,撇、捺要写得舒展。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本环节的教学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即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又注重同桌间的学习交流,“扶”和“放”有机结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学生谈收获。
 
2.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3)搜集汉字故事。
 
设计意图:作业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1)比一比谁眼明手快:迅速在课文中找出本课生字。
 
(2)男女生开展“词语接龙”认读比赛,读课后“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2.导入: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汉字独特的意义,你发现汉字里的秘密了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设计意图: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对生字识记得快,忘记得也快。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强化巩固生字,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此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生字词语,还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
 
 
 
二、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想好了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引导朗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指导学生抓住“水里、贝壳”进行朗读指导。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甲骨文”并识记生字。
 
①出示词语“甲骨文、贝类”,学生开火车领读词语。
 
②出示图片并讲解甲骨文:
 
图片
 
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③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甲”的演变。
 
甲骨文图片,像纵横交叉的握柄。“甲”字的甲骨文图片图片图片(“十”的变形,握柄)+图片(囗,抵御矛枪的硬牌,表示可持握的护牌)。造字本义:古代士兵作战时手持的用来保护身体的硬牌,装有握柄,可以抵御矛枪进攻;士兵一手持甲牌抵御防守,一手持戈戟展开进攻。
 
④教师边出示字源边讲解“骨”的演变。
 
“骨”的古文字形“图片”,上部“图片”像人体均匀排列的肋骨;下部“图片”像肉,表示“骨”与“筋肉”相连。造字本义:与肌肉、筋脉组织所相连的保护性支架。
 
⑤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贝”的变化,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你知道“贝”字的由来了吗?(“贝”字就是根据贝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图片教师可指导学生讲述“贝”字的故事,可以尝试用上“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三)引导朗读,感悟第2自然段。
 
1.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一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漂亮、珍贵、饰品”。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②出示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图片。
 
③欣赏后指导学生用“漂亮”说句话。
 
让学生动手查字典,指出读音并组词,如:piào,漂亮;piāo,漂流;piǎo,漂洗。图片
 
④指导学生区别“漂”与“飘”,识记“漂”字,并巩固它的3个读音。
 
⑤出示各种贝壳制成的饰品,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饰品”的意思。相机识记生字“饰”。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2)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二句话的内容后出示词语“随身携带、容易、损坏、钱币”。
 
①指生认读词语。
 
②指导学生看看自己身上都带了什么,理解词语“随身携带”,相机识记生字“随”。
 
③教师分别拿一张纸币和一个贝壳,引导学生造句,要用上“容易、损坏、钱币”等词语。
 
④相机识记生字“易、损、币”。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3)在学生朗读并汇报第三句话的内容后出示汉字“财、赚、赔、购、贫、货”。
 
①指生朗读汉字并组词。
 
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几个汉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讲解“贝”字作为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④你还知道哪些带贝字旁的字?
 
⑤出示课后习题“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句话。
 
(4)指生分句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重点指导学生用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甲骨文、随身携带、饰品”;结合对“甲骨文”词义的理解,借助汉字演变识记生字“甲、骨、贝”等,体现了学习方法和识字方法的多样化。
 
三、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开火车领读。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贝 壳 甲 骨 钱 币 与 财 关
 
学生朗读生字并组词。
 
3.本节课指导书写“壳、骨、钱、财”。
 
(1)壳:上面是“士”,不是“土”,“士”的竖写在竖中线上,秃宝盖的横钩在横中线上,最下边的“几”的撇和横折弯钩要写得舒展。
 
(2)骨:上半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折、点、横钩。
 
(3)钱:第五笔是竖提。注意右边是两短横、一短撇,而不是三横。
 
(4)财:“贝”末两笔撇尖低,点高。
 
4.教师范写,学生临摹感悟。
 
5.同桌间交流反馈,根据反馈结果,再临摹。
 
6.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评价展示的写字作业,说说自己的建议。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年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范写,及时展评反馈,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这些都是对学生写字的引导。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汉字是美妙的、有趣的、灵动的。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领略中国汉字的美妙神奇。
 
2.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汉字的故事。
 
(2)把“贝”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设计意图:学语文是为了用语文。将课堂学习的收获与身边的人分享,是对所学知识的积淀,而课外搜集汉字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1.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我安排大量时间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结合本课特点,在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意思后,我出示“甲、骨”的简笔画,学生既加深了对甲骨文的理解,又能够高效识记生字“甲、骨”。同时,我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随文识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学生书写指导到位。
 
2.词语理解多元。
 
学生对“甲骨文”一词很陌生,但是,甲骨文作为汉字的起源,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却是学生应该了解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讲解什么是甲骨文及通过简笔画讲解“甲、骨、贝”的汉字演变,让学生在看一看、想一想中感悟到词语的意思。“饰品、漂亮”等词以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直观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