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 > 九年级 正文

雨说评课稿

时间:2018-11-01 来源: 点击:

核心提示:九年级语文上册雨听课稿,分享雨听课感受和记录雨评课稿:【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听课稿,分享雨说听课感受和记录

雨说评课稿第一篇: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 留滞 喑哑 襁褓 忍冬 洗礼

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

 

雨说评课稿第二篇:

《雨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你能够说出几句描写春雨的诗吗? 

学生说出。

教师: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出示学习目标,解读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

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最大的幸福的精神。

三、预习查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作者作品情况。

(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

(2)《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它的变化。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课件,解决字词

圃(    )  锢(    )  滞(    )  嚷(    )  蓑(    )  笠(    )膏(    )  耸(    ) 喑哑(    )(   ) 襁褓(    )(   )

四、初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内容

1、请大家听课文朗读,领略诗歌之美。

听读要求:

      (1)听准音。

      (2)听朗读节奏与朗读时的感情基调。

明确:

感情基调是喜悦的。朗读语调是轻快的。

2、找一找诗中“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诗句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表达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3、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请你找出来,据此给诗歌划分层次。并给每层取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1——3节):雨的到来

第二部分(4——5节):雨的邀请

第三部分(6——8节):雨的来意

第四部分( 9节   ):雨的祝福

五、细读这首诗,探究各节重难点

1、本诗是用第几人称写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在诗歌的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那些景物?

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3、怎样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

明确:“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雨在大地万物的企盼中及时到来.

4、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春雨有什么特点?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温柔可亲,像爱的使者。

轻盈、绵绵不断、温柔的特点

5、第三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 春雨希望人们用真心去感知她、接受她)

6、第四节又表达了春雨的什么愿望?

春雨热爱大地万物,她希望人们能与它亲近

7、第五节春雨号召孩子们干什么?

号召带着孩子们跟着她去体验大自然的各种气息。

8、第六节雨自述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雨自述自己儿时的来历,给小朋友以亲切之感

9、第七节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

抒发作者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之情

10、第八节大地指什么?为什么说“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大地指新的世界。未来是孩子们的,只要孩子们始终保持快乐的童心,积极向上,新的世界就有希望了。

11、赏析第九节

赏析:捕捉孩童吃苹果这一细节,撷取内涵丰富的那份“甜”,化为“祝福的心意”,虽卒章显志,却不露声色,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美,又不乏新诗自由的风格

12、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快乐的安息”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写春雨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生活,为此她甘心奉献自己的一切;

“快乐的安息”可让我们联想到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六、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诗中的“你们”指谁?为什么?

“你们”指儿童。从诗的副标题和内容可以看出来。

2、雨对“你们”做了什么邀请?表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心愿?

雨让孩子们不要打开雨伞、关起门窗,不要放下帘子、披蓑衣戴斗笠;扬起脸让他“亲一亲”;让孩子们踩着他的拍子,去踩泥土、看新苗、问候鱼儿、听溪水唱歌。表现了春雨希望孩子们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的愿望。

3、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请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4、“白云”和“笑着”有何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笑着”突出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七、小结

1、.诗歌的题目是《雨说》,那么诗人笔下的雨都说了什么?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雨”说她来了;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她,静悄悄地走来,孩子们不要拒绝她的来到;她,来自遥远的地方;她曾在幸运的笑中长大。“雨”说她来了,就不再回去,当孩子们学会了自由地笑,她 快乐地安息。

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和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由衷祝福及热切期望。 

2、写作特色

(1)大量采用拟人手法,借春雨之口表达作者对孩子的良好祝福和希望,这是最突出的特点。

(2)语言通俗、亲切、清新、自然,给人以温柔可亲之感,便于儿童阅读和接受。

(3)诗的风格轻柔、喜悦、亲切,充满童真童趣。

七、动笔练习

在春天,除了柳条儿、小燕子外,还有很多事物都在笑啊,试着用这种句式补充两句诗吧。

八、达标检测

见导学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