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一、研读课题,自然带入 1.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2.学生齐读课题,结合所学谈谈自己见过怎样的四季之美。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一、研读课题,自然带入
1.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2.学生齐读课题,结合所学谈谈自己见过怎样的四季之美。
3.导入:我们知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研读课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哪个词值得我们探究?
预设:“美”。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美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课时所学,初步感受作品语言的优美特色,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文本,感悟“美”
1.抓“四季”,明顺序,学以致用。
(1)从课题中的“四季”一词,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
①“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②“四季”一词还暗示了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时间顺序。
(2)过渡:对,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其实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都藏在文章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3)课件依次出示段首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引导学生静静地读,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段方式。(什么季节最美是什么时候。)
①引导学生集体轻读这几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
几个句子都有相同的部分——最美。前一个词是表示季节的词,后面都有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词。
②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四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交流发现有什么作用。
预设:
都在自然段开头,且是中心句,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③小结:像这样的既是段首句,又是中心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总领句(总起句)。很多文章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这么多作者喜欢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鲜明。
(4)课件出示: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主要运用刚刚学过的写法来说。(春天最美的是水,夏天最美的是峰,秋天最美的是晖,冬天最美的是岭和松。)
②鼓励同学们试试,能不能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换一种说法。
图片重点从“云、萤、鸟、火”四种景物上体会四季的情趣。
2.究“情趣”,悟意境,读中升华。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并且根据自己的读书收获填写手中的阅读卡片。在小组内和同学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2)生读书交流,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情趣?从哪句话、哪个词中体会到了这种情趣?
①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静态美。(板书:云)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②抓住流萤体会在夏夜里流萤飞舞的美丽情景。(板书: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夏季多雨,引导学生想象:下雨时有什么景观或乐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夏之情趣。(配乐)学生听后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
③抓住鸟儿体会秋天黄昏时的动态美。(板书:鸟)
引导学生从归鸦和雁群及风响虫鸣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男生读,读出悠闲;女生读,读出和谐;齐读,读出情趣。
④抓住“火”体会冬天与众不同的闲逸与和谐的情趣。(板书:火)
结合“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理解生活中洋溢着暖暖的温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闲适与惬意。
设计意图:从“四季”和“情趣”入手,真正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感悟到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教学思路与学习思路清晰明了。
三、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1.过渡: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这些情趣,是因为她内心有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生命。(板书: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板书,你发现了作者注重对景物哪两方面的描写?(静态和动态)
3.小结:写景的文章,抓住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充满情调而且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使用。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鼓励学以致用,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意图:在体会情趣之后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2.教师点拨写作方法:段首句做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描写一个季节的情趣。最好抓住这个季节的动态与静态进行细致描写。(板书:动静结合)
3.结合课后选做题进行读写训练。
4.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柔和,夏夜的迷人,秋日的悠然,冬季的温馨都是那样的细腻真挚。细细品味,这份溢于言表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染了你,感动了我。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享受自然的馈赠,享受生活的情趣吧!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笔,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