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二年级 > 历史 > 正文

初中二年级上册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反思

时间:2015-08-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反思 (人教版) 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历史科 尹志伟 人教版初二教材的《第二次鸦片战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反思
 
  (人教版)
 
  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历史科    尹志伟
 
  人教版初二教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是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课时,它上承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下接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乃至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二,列强的侵华罪行;其三,是太平天国运动。在旧教材中,这三部分的内容分别要用三个课时完成。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我认为要抓住侵略与抗争这两个关键,其中重点放在对侵华罪行这一内容的演绎与情感态度的升华。
 
  本课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想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思考和发言,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读表格和试图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分析认识到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另外,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我认为,上好这节课,必须补充一些资料充实课文内容,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另外,课堂教学中,应体现新课程所倡导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应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同时,应特别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此,我对这一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用多媒体打出了“圆明园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三个图像。然后提问学生这三件文物分别是什么?原来他们是摆设在什么地方的?接着,我向学生讲述了这三件文物在2000年被人拿到香港拍卖的事情。听了这件事后,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本属于中国的三件文物会让别人拿去拍卖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对学习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安插了“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同时插入了大量图片和地图。通过这样,创设了历史情景,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列强的侵华罪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譬如:看“火烧圆明园”的片断时,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激奋,不由自主地说侵略者太贪婪、太无耻,清政府太腐败、太无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目,我结合了“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表”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讲述。这样,学生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时间、面积和地理位置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从中也得出了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两个特点:趁火打劫和步步蚕食。
 
  三、开展课堂活动,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片断后,请同学们谈感想,讨论是什么造成了这座人类艺术宝库被摧毁的惨剧。第二、虚拟历史审判庭,让学生审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罪行的罪犯。要求同学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诉讼。引导学生控诉什么人?控诉他们什么罪行?这两个活动对学生的情感有一个升华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小结。
 
  我觉得,这一节课有如下一些成功之处:
 
  1、本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经过并了解到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另外,学生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罪行,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罪恶,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2、教学手段与方法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
 
  (1)课件的准备比较细致全面。首先,我觉得这一节课的课件条理性比较好,前后衔接比较清晰,基本上把本课的脉络: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理清。另外,课件中安插了大量的图片,表格还有“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这有助于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列强的侵华罪行,达到了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的教学。
 
  (2)课后的模拟法庭收到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活跃气氛的效果。课后,我开展了一个“模拟法庭”活动,请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内容后,针对列强的侵华罪行,为当时受到侵略压迫的中国人民提出控诉。这个活动首先起到了一个回应本课主题的作用,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检查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活动中,气氛很活跃,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大部分学生提出清政府也是他们要控诉的对象,并讲出清政府的罪行包括:腐败无能和联合外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活动收到了比较可喜的效果。
 
  可是,课后我觉得有一种不尽兴的感觉。原因是我感觉课堂上,没能充分地把学生调动起来,问题在哪里呢?经指导老师的指点和我课后的分析,我找出问题主要在于我在分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次问题上和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上存在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分析教材上。我们常说要吃教材,并且要吃透教材。在这方面我有两点做得不足。
 
  第一、在对新教材的认识上。初二历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在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时是旧教材的三个甚至四个课时合一。分析新教材的课文内容时,我很容易就把旧教材的观念带进了教学设计中。所以把握主次是受到了影响。在新教材的《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讲述得比较简单,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经过基本没有提到。而重点内容是“列强侵华罪行”,即:“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上。如果我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讲述精简一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到两个课堂活动上,那么活动将会开展得更加圆满,学生也会更充分的发动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改革中,我应该放开思想,抛开旧教材的影响,才能把握好新课标的教学。
 
  第二、在发掘教材内容上,我做得不足。其实,教材中隐藏有很多很有价值的内容,发掘出来,将有利于我们的教学。譬如说:“火烧圆明园”的片断和课文小字部分都提到了法国大作家雨果的一段话。如果我把这段话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连法国人自己都谴责英法联军的罪行,那么学生一定会对英法联军侵华的暴行有更深刻地认识。
 
  另外,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我存在一定的误区。课前,我花了很多精力在课件的制作上。课件完成后,自己对着电脑试讲,感觉也不错。可是,到了课堂上运用起来,却发现少了一种“人机合一”的感觉。课件中设计好的活动也没能充分的带到课堂上。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我思考。我觉得我是着重于课件的制作,而忽略了把多媒体手段和课堂设计整合起来。课堂上,我的思路被课件所牵,而不是思路带着课件走,以至课堂显得有点生硬,被动。所以,并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课件做好了,课就能上的好。我应该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我们要的是他的优点,配合我们的教学。
 
  课后的反思,是为了以后不断的提高。在这里我想借用何琼老师给我的两个提示作为结尾。“对中学生而言,教材中的文字表述是每个学生都看得懂的,我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把哪些学生自己在教材文字中所看不到的本质性的问题发掘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学生才会佩服老师喜欢老师,只有佩服喜欢老师,才能喜欢的上历史课。”另外,“多媒体手段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只要发挥它的长处,让它为教学服务,但不要让自己被机器牵制”。这两点,正是我这一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上课课件,更多初中二年级上课课件请搜索本站!
 
标签:


相关内容

初中历史考点:原始社会
初中历史考点:原始社会

今日主题:原始社会 1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2 、元谋人:距今 约 170 万年 ,已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天然火种),是现知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 3 、北京人:距今 约 20~70 万年 ,能够用石块打磨成石器,并会使用天然……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

历史各册中考复习提纲 一、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距今约有170万年的 元谋人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


初中二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ppt课
初中二年级上册历史《甲午中日战争》ppt课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上课课件,更多初中二年级上课课件请搜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