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三年级 > 历史 > 正文

中考历史考点线索梳理笔记

时间:2016-06-01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考点 1 :侵略与反抗 一、 鸦片战争 1 .林则徐虎门硝烟 ( 1 )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 2 )过程: 1839 、 6 ,缉拿烟贩,缴获鸦片 110 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 3 )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

考点 1 :侵略与反抗
  一、 鸦片战争
  1 .林则徐虎门硝烟
  ( 1 )背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 2 )过程: 1839 、 6 ,缉拿烟贩,缴获鸦片 110 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 3 )意义: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 .中英《南京条约》 1842 、 8
  ( 1 )内容:割地 ( 割香港岛);赔款( 2100 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
  ( 2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 年
  2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 总共 150 多万平方公里 )
  ( 1 ) 1858 年《爱珲条约》: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 2 ) 1860 年《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 40 万平方公里领土
  ( 3 ) 1864 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 4 ) 19 世纪 80 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西北部 7 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3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1 ) 1860 、 8 ,青浦战役,太平军大败洋枪队华尔
  ( 2 ) 1862 年,慈溪战役,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 .左宗棠收复新疆
  ( 1 )原因: 19 世纪 60 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 1871 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 2 )经过: 1875 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 1881 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5 .新疆建省: 1884 年


  三.中日甲午战争
  1 .《马关条约》 1895 年 李鸿章 伊藤博文
  ( 1 )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 2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黄海大战 民族英雄邓世昌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 .经过: 1900 年 6 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
  2 .《辛丑条约》
  ( 1 )内容: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 4.5 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
  ( 2 )影响: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 2 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9 世纪 60 ― 90 年代 “师夷长技以制夷”
  1 .内容:( 1 ) 60 年代:“自强” 军事工业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2 ) 70 年代:“求富” 民用工业有 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2 .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 、公车上书: 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 、百日维新: 1898 年 6 月 11 日 —9 月 21 日
  ( 1 )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 2 )影响: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
  1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 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 、武昌起义: 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后全国有 14 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史称辛亥革命
  4 .历史意义( 1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 )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思想上获得大解放,促使人们继续探索救国救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口号是民主、科学
  1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2 .历史: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考点 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931 、 9 、 18 ,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西安事变
  1 .概况: 1936 、 12 、 12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国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 10 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 、 7 、 7 ,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 .南京大屠杀: 1937 、 12 日军杀害中国军民 30 万人以上
  3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徐州会战组成部分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5 .百团大战: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取得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945 、 8 、 15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 100 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中共七大( 1945 年 延安)
  内容:
  ( 1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2 )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考点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 1945 年 8 月- 10 月
  ( 1 )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 2 )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 3 )结果: 1945 、 10 、 10 签定了《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 .内战爆发: 1946 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 .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 .三大战役:
  ( 1 )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
  ( 2 )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
  ( 3 )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3 .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4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① 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
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
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考点5 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 .张謇兴办实业:《马关条约》签定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 .过程:
  ( 1 )洋务运动到清末:出现民族工业;
  ( 2 )辛亥革命后:实业团体雨后春笋,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 3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 4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 5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未能很好恢复。


  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 .照相术: 19 世纪 40 年代传入中国; 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2 .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 . 19 世纪 70 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1897 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 . 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一.商鞅变法----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3)性质: 封建制改革;(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能打击旧贵族的利益);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郡县制打下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从商鞅变法看,要成大事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大刀阔斧的精神。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时间:4世纪;(2)性质: 封建制改革;(3)目的:巩固鲜卑族贵族的统治。(4)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5)主要措施----核心内容是“汉化”: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典故: 胡人汉服、胡服骑射;(6)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戊戌变法
(1)背景(引发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2)时间:1898年6—9月;(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4)标志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强学会;(5)强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又改名为《中外纪闻》;(6)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7)性质: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8)内容(措施):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等;(9)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10)结果: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历时103天失败,故称“百日维新”。(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11)失败原因:维新派没有实权,

四.中国的农村改革
1. 土地改革(1950年冬—1952年底)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还没土改,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2)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措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5)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6)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年—1956年
(2)原因:土改以后,农民有了土地,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途径(方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4)结果: 1956年建立了农业社会主义公有制。


3.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年—1956年;(2)背景:土改以后,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4)内容:完成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措施: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引导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资本家)的改造——1954年,逐步发展公私合营,后在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时间:1978年;(2)最早出现的地区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3)建立的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内容(具体做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5)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6)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5. 确立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会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

五.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历程:(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标签:


相关内容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 时间 :1917 年 3 月 2. 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 革命后形势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 1917 年 11 月) 1. 背景……


初中三年级上册历史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初中三年级上册历史人类的形成教学设计

初中三年级上册历史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人类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了解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了解原始社会的瓦解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人类起源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


初中三年级上册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初中三年级上册历史《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三年级历史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上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上课课件,更多初中三年级上课课件请搜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