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更多免费教学资料阅读请关注本站!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本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上的要求,围绕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等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四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进行分封的概况。本课是本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开篇章,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刚升上初中,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但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缺乏,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关知识,归纳三朝兴亡的共同原因,了解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质疑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难点】
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分封制。因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难点:分封制。因为分封制内容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还很缺乏。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法:阅读教材法、读图学史法:直观传授历史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主预习,了解本课相关内容,明确三朝各自的建立者及暴君;搜集本课相关成语及历史图片;各小组组长负责分配给组员学习内容,共同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课件及史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能反映商朝末期武王伐纣故事的封神演义的图片及影视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史实,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情境直观感受,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一:夏朝的兴衰
教师展示问题:
谁来说说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夏朝是怎样统治人民的?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2. 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问题:
分别说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并说说这三朝兴盛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分别找出三代的亡国暴君并谈谈夏商西周最后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3. 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三: 西周的分封制
教师展示问题:
多媒体展示《西周初期形势图》和《夏商形势图》比较分析两图有什么变化?说说西周采取什么办法来巩固国家的统一?说说这一办法的具体措施及历史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启发更好的理解“分封制”这一概念,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三、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做点拨和简要点评。
1、本课中你喜欢哪些历史人物,不喜欢哪些历史人物?说出你的理由。
2、请你比较一下武王伐纣和商汤灭夏有何相同点?
3、世袭制的产生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设计意图:这是三个能力题,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言之有据。通过本环节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 知识拓展:
“三代”的故事传说:
各小组派代表讲述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教师做简要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既是对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任务的很好检验,同时也实现了历史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并在讲述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课堂检测:
(见练习题)
设计意图: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虽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是非感和其为权利而战的思想,但基础知识仍是需要掌握的,至少是应该有一个大体了解的。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知识点提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脉络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七、学习反思:
想想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反思这一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方法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学习过程中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八、作业布置:1.制作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包括年代、大事件、主要人物)
2.西周分封制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谈谈你看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因此我在结束了课堂教学活动后布置了以上的作业内容。
【板书设计】
夏:禹→世袭制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汤 奴隶制社会
西周:周武王→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