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逍遥游》是著名思想家庄子所写,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逍遥游》的教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可以从此教案中寻找答案。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
《逍遥游》是著名思想家庄子所写,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篇关于《逍遥游》的教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可以从此教案中寻找答案。
一、导语
同学们,我们在上学期曾经学过李商隐的一篇诗歌——
《锦瑟》,其中有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中的“庄生”是谁呢?
明确: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二、作者与作品
1.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图为《逍遥游》作者庄子半身像)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生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利用注释工具书把拿不准的字音上到文本中。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 夭阏(è) 蜩(tiáo)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之北 知(zhì)效一官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飡(cān) 蟪(huì)
3.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读出不同对象的口气。
4.借助注释译文粗通文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标签:
高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