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三年级 > 语文 > 正文

说“木叶”教案

时间:2015-12-10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说木叶》作者为林庚,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篇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木叶教案,以下为部分内容,完整版请点击链接下载查看。 说木叶教案点击下载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

  《说“木叶”》作者为林庚,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九篇课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木叶”教案,以下为部分内容,完整版请点击链接下载查看。
说“木叶”教案点击下载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独憔悴,荷戟独徘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说明它们的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在的不同。(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
  <为什么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就知道了。>
  (图为2004年林庚95华诞照片)
  
 
  二、内容结构梳理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每段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二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木”。
  第三段,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
  第四段,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从“木”所用的场合可以看出,自屈原开始把“木”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作者把曹植诗中的“树”的形象与吴均诗中“木”的形象作比较,“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是落叶的景况。
  第五段,说明“木”为什么有这个特征。因为诗歌语言在概念的背后,还躲着暗示性,它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还具有一般“
  《说“木叶”》 朗读视频
  
 
  三、分析文章,引出诗歌语言特质
  ⒈时至暮秋,《说“木叶”》一文此时出现可谓恰逢其会。一个简单的问题:请看窗外,那绿色的,我们称它为什么?
  同学说那是树,我说那是木,可以吗?(请生物课代表告诉我,在生物学上,树与木有何区别?)
  用生物学的概念来说,两者没有区别。
  ⒉既然生物上的树与木无大区别,为何我们的同学却称之为树,鲜有称之为木呢?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树与木的形象是大不一样的,有同学能说说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吗?
  树:枝繁叶茂,青翠葱茏,蓬蓬松松——象一位圆润,丰满,婀娜的少女
  木:木头木板,干枯,孤单,笔直,黄褐色——象一位铮铮铁汉,象鲁迅
  (象姑娘还是象小伙子,象怎样的姑娘小伙子?)
  ⒊树与木这样的差别,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树:有浓密青翠的叶子  一大片的树给人的感觉是饱满浓厚
  木:落光了叶子   一大片的木给人的感觉是空阔萧条,木让人联想到了落叶。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木的这个特征的呢?在文章第五段: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齐读这一段)
  总结: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两个字,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进入诗歌,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⒋对于这个现象,我们的诗人早就慧眼独具的发现了。在表示清秋的句中,诗人们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接下来我们看看,木叶与树叶在意味上有何不同?
  木叶:疏朗微黄(微黄干燥的叶子正在飘零,越来越少)
  树叶:繁润青翠(就象窗外,偶尔飘落一两片)
 
  四、迁移
  ⒈诗歌语言的精妙在于它的暗示性,但是,暗示性也会给诗歌创作带来负面影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联想意义也最容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了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后人受屈原“木叶”诗句的影响,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是不是一种“流弊”呢 古代诗歌还有没有类似的常见意象呢?)
标签: 高三语文


相关内容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

课文《咬文嚼字》选自《朱光潜美学文学选集》,之前小编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关于朱光潜《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的许多学习资料,但是在想要学好这篇课文还是要对读原文才能更好的理解,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 朱光潜咬文嚼字原文 郭沫若先生的剧……


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西晋初年官员兼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被人称为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之前大瀚教育小编已经将陈情表的许多学习资料分享给大家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翻译,原文与翻译一一对应,同学们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李密陈情表原文及翻……


庄子逍遥游翻译
庄子逍遥游翻译

在以前的文章中小编已经不止一次的分享了有关于《逍遥游》这课的学习资料,包括了逍遥游阅读答案、逍遥游作者庄子个人简介、逍遥游ppt课件等等,现在小编要分享的是这篇课文的全文翻译,希望对大家学习这一课有所帮助。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原文: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