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
时间:2015-12-11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作为生物的社会》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佳作。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就是要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以下是完整版《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同学们可以根据此篇文章来理解课文。 一、激情
《作为生物的社会》这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行为的文章,无论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文学角度看本文都是佳作。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就是要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以下是完整版《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同学们可以根据此篇文章来理解课文。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勿勿,你是否注意过脚下的蚂蚁?也许我们所见到的蚂蚁也总在忙碌之中,我们仔细观察过它们的活动吗?有一个人就观察过,而且还对许多动物的集体活动做过研究。请看课文《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作家作品简介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1993年逝世。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科普作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
(图为《作为生物的社会》作者刘易斯·托马斯)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
点拨字词(展示多媒体)。
2、交流初步印象,点拨:首尾写到人,人与动物比较;中间写动物,把动物写成人。(板书)
四、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逐个研究
问题一:作为生物,它们的“社会”是怎样的?
1、学生朗读前两段,让大家讨论交流问题一。
点拨:人类像蚂群;反过来,蚂蚁也像人类。生物社会行为与人类行为有极大的共性。
2、研究两段运用修辞手法,探究其意义
点拨:比喻、夸张等,表现了作者向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挑战的科学精神。
问题二:作为“生物的社会”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自读课文3-10段,分组讨论填写表格(多媒体展示)。

4、课文中间8段总结了“生物社会”有什么特点?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动物们过着两种生活,强调了它们的“联合智慧”。所举动物例子中,详写了蚂蚁和蜜蜂,略写了细胞、鱼、鸟。
问题三:作为“生物的社会” ,对反思“人类的社会”有何意义?
5、齐读第十一段,思考问题三,讨论交流。
点拨:人类盲目自大(照应第二段),缺乏联合智慧,需要警示
6、研究后三段中的两个比喻句,理解语言特点。
点拨:“电路”句,“电剧”句,用形象化的比喻强调人类“联合智慧”的优越条件,在科学发展和科学探索方面要向动物学习。
五、探究主旨,归结理解
1、让学生补充其他群体活动的生物例证
点拨:大雁、羊群、狒佛等;
2、综观全文,文章探讨生物的社会性,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点拨:课文焦点在于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某些人(如传统生物学者)盲目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警示人类不能充分认识自身的危机,强调人类要有反省意识。我们还可以从动物社会行为中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合力发展科学,共创和谐世界。
3、指导学生自己归纳课文语言特点。
点拨:多用修辞,风趣幽默。
标签:
高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