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小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方案

时间:2017-10-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一、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一、指导思想

     1、教育学认为:对儿童、少年进行评价的基本视点在于发展二字,即用发展的眼光、从发展的角度、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全方位来考察与评价儿童。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总体目标

(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2、第二单元《比较》。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与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不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 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 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2、 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 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 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 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评价操作流程:

  
一年级数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评价时间 评价等级
学习习惯 课堂习惯   参考“学习星”的数量 定性评价 1.得到的“学习星”数量在4个及以上的学生这项评价为优。 2.得到的“学习星”数量在1-3个的学生这项评价为良。 3.没有得到“学习星”,但平时上课能做到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这项评价为合格。 4.没有得到“学习星”,平时上课也不能做到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秩序的学生这项评价为待合格。 2015年2月3日 合格 待合格
作业习惯 参考课堂作业 定性评价 1.能做到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正确率高、书写工整、及时订正的同学,这项的评价为优。 2.能做到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书写工整、及时订正的同学,这项的评价为良。 3.能做到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这项的评价为合格。 4.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这项的评价为待合格。 合格 待合格
数与代数 认数与写数 书写 定性评价 1.能规范书写数字,且书写结构匀称、笔画流畅的为优。 2.能规范书写数字并且结构匀称的或能规范书写数字且书写笔画流畅的为良。 3.只能规范书写数字的为合格。 2015年1月10日 合格
口算 专项测试(见附表2 定量评价 1.90分及以上为优。 2.80—89分以上为良。 3.60-79为合格。 4.60分以下为待合格。 2015年1月29日 第一节:一一班、一三班、一五班、一七班 :一二班、一四班、一六班、一八班。 合格 待合格
解决问题 专项测试 (见附表1 定量评价 1.能够迅速按要求读出或拨出整时或半时的为“优秀”。 2.需要思考之后能够按要求读出或拨出整时或半时的为“良好”。 3.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按要求读出或拨出整时或半时的为“合格”。 2015年1月29日 第二节:一一班、一三班、一五班、一七班 :一二班、一四班、一六班、一八班。 合格
认识钟表   活动操作(见附表3 定性评价 1.能够迅速按要求读出或拨出整时或半时的为“优秀”。 2.需要思考之后能够按要求读出或拨出整时或半时的为“良好”。 3.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按要求读出或拨出整时或半时的为“合格”。 2015年1月24日——      2015年1月31日 合格
空间与几何 比较    专项测试 (第二单元测试卷) 定量评价 1.90分及以上为优。 2.80-89分为良。 3.60-79分为合格。 4.60分以下为待合格。 20151月12日——      2015118 合格 待合格
位置   我是小小发明家(见附表4)     定性评价 1.能够制作出模型并准确地按要求说出模型的组成和图形的位置的为“优秀”。 2.制作出模型后,需要经过思考之后按要求说出模型的组成和图形的位置的为“良好”。 3.需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按要求说出模型的组成和图形的位置的为“合格”。 合格
认识图形
统计与概率 分类   活动操作(见附表5 定量评价 1.整理书包要求有条理,完成后能够简单地说出自己是怎样整理的。整理的有条理且表达清楚为“优秀” 2.整理的效果较好但表达不够清楚为“良好” 3.整理和表达效果都一般的为“合格” 4.其它为“待合格”。 20151月12日——      2015118 合格 待合格
综合评价 以上所有内容 依据以上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1.单项评价得到7个或8个优的学生综合评价为优。 2.单项评价得到6个优的学生综合评价为良。 3单项评价得到5个优的学生综合评价为合格。 4.单项评价得到优的个数少于5个的为待合格。 2015年2月4日

标签:


相关内容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


告诉你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告诉你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假期马上就要来临,如何让孩子更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需要家长们用心地来考虑这个问题。对于偏科的孩子这段假期时光更是珍贵不已。好多家长都反映,女孩子的数学科目总是一大难题,今天来分享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并不难,只是知……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施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施

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采用发展性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