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量,高效率
时间:2017-10-2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量,高效率 邹小涛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西街小学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量,高效率
邹小涛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西街小学
摘要:21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教育的历史告诉我们,教育的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它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实现信息媒体资源共享。其实质就是把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电子化的视听技术和形声教材,用于教育领域,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取舍 ;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多局限性,把信息技术引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融为一体,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今昔对比 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接受地位,信息的传递也是单向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你只想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你的教学,你永远成为不了优秀的教师。把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信息领域,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的特性,提高教育质量。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必将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整个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信息交流,并不断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较复杂的行程应用题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逼真的展示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行还是相背而行,是同时出发还是前后出发,是相遇还是相距等问题。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相遇》时,我整合了教材,甲乙两地相距500米,小明和妈妈两人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已知小明每分钟走40米,妈妈每分走60米,问经过多少分钟后两人相遇?为了让学生更明确的了解他们的运动状态,利用电脑在屏幕上展示甲、乙两地相距500米的线段图,再展示两人站在甲乙两地,接着演示小明与妈妈同时出发,屏幕上出现两人不断同时靠近的图像,并且配合提出问题:他们会在哪里相遇?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接着分步演示,在他们同时出发时画面上每人各走一分钟距离,电脑就闪烁定格得出速度和,学生们观看了屏幕上生动、逼真的图像,兴致勃勃地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很快就找出了解题思路,并且凭借直观,大胆创新,想出了多种解题思路,有方程、有算术方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心理学指出,问题的起点是“疑”,疑能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活动。利用PPT课件集声、光、图等于一体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疑难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一课时,我制作了一张蚂蚁在地图上一分钟爬50米的课件来导入新课,以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为主,提问:蚂蚁为什么会爬那么快?创设了疑难情景,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一种跃跃欲试探究谜底的心理状态进入新知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发现,数学教学结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为认知结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是一个组织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时,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践材料,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探索过程。
例如 :《旅游费用》是五年级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内容,因为大多数孩子生长在农村,出外旅游的可能性很小,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传统的教学常常就教材教教材,学生只会课本上的知识,难以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为此,我专门利用学生熟悉的家乡景点引入,这样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身边取材,然后制作“外地旅游”的课件,让学生分小组到创设的“旅游景点”旅游买票: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外地旅游”,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于是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游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票员,根据单价算出费用,也可以是“游客”,自由去花钱旅游,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生学习热情达到高潮……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接触了生活知识,促进了每个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了学生的才干,使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得到发扬。
三、直观展示 内化知识
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圆柱体积计算,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1)探讨体积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用电脑依次显示:①把圆柱体的底面沿半径平均分成若干份;②把切割后的图形拼成一个图形;③ 探究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④通过对比,发现规律。拼成的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4)归纳圆柱体积公式。(5)验证公式。以上教学过程,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探究释疑 启迪思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