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创新整合

时间:2017-11-3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数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创新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创新整合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理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创新整合,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变革,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有抽象向直观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创新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创新整合作为一种教学改革的理念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创新整合,将导致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变革,可以实现教学内容有抽象向直观、有静态向动态的转变。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创新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可有效的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课程;创新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和结果,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拓宽了课程设计的范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够将知识信息内容进行重组和创新,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具体表现如下:
一、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视频、动画等课件所产生的效果使得数学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我在教学《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鸡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
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几分钟就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起来了,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又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把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有的说:“固定的点与运动的点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
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日新月异飞速变化的世界,信息量成倍增长,书本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则可以增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方面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创设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并领悟出数学知识和美的感觉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教学的局限,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如在统计的课堂教学中,我就改变了以往用纸和笔来绘制统计图的费时、费力的局面,大胆运用Excel中的统计表工具指导学生制作统计图,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了手工操作所不可能完成的内容,使学生有兴趣有效率。学生还可以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各种数据,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统计图,并随时可以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或在网上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和看法等等。教学中,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等,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育,而且更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标签:


相关内容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优秀阅读教学论文 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四年级下期数学学业质量分析报告

1.优势亮点分析(可以结合数据和统计图) (1)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从各题的得分率可看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2)概念判断、计算乐园正确率较高; (3) 三角形的分类、第五大题技能展示台学生做的很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4)解决问题的……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