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10年秋季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时间:2017-12-2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2010年秋季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一、考试质量情况。 这次考试,共有68名学生参加,缺考6人,平均为65.82 ;及格率为64.7 %;优秀人数为优秀率为51.5 %。差生率为20.6 % 二、试卷命题的理解及分析。 1、基本情况。试卷由七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

2010年秋季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教学质量分析
一、考试质量情况。
这次考试,共有68名学生参加,缺考6人,平均为65.82 ;及格率为64.7 %;优秀人数为优秀率为51.5 %。差生率为20.6 %
二、试卷命题的理解及分析。
1、基本情况。试卷由七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填空题(占4%),第2部分为判断题(占6%),第3部分为选择题(占8%),第4部分为计算题(占32%),第5部分为解决问题(占25%),第6部分为看图题(占5%),第7部分为附加题(占10%)不计在总分内。整份试卷,在理念上能以《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为指导;命题立足课本,题材均是学生所学过的(熟悉的)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彻底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较全面的摸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和创新思维的内容,有与生活相关的题,也有个别是能力提升题,做到“基础题、生活运用题、有一定难度的灵活题”各种不同层次的题目同时出现,既能考查学生的“双基”,又能有利于准确地查测出学生的能力水平层次,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其较深层次的思维;从题型上看,试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题型。
2、知识比较牢固的地方。
(1)、能较好的运用数对知识来确定位置;较好的掌握了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理解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意义,会灵活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能熟练的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等。
3、典型错误及分析。
填空题: 第1小题:求3个 的和是多少,可以列式为。很多同学填上3× ,主要没有仔细思考这之间意义的区别。
第2小题: 吨的 是(    ),40 千克是(   ) 。第一个括号的单位忘写,第二个括号中出现的错误都是单位没有换算。
第5题:简算( )÷ ,要运用(    )律。许多学生想到了除法分配律,这可能跟我平时教学时没有直接指正出来有关系,之前我有跟他们说过可以让他们自己取名叫除法分配律,所以学生也就这么写了。
第7题:根据“杨树的棵数比松树多 ”,我们把(   )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   )×(   )=(    )。一部分学生错误的原因是只会列出除法的关系式而没去仔细观察这是乘法的关系式,还有一部分学生错的原因在于试卷的腾印问题及监考老师的错误读题(      )。
第8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0.4分米,长与宽的最简单整数比是(   ),比值是(   )。这一题学生错误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化成最简整数比,另一种是单位没有换算,也是粗心导致的结果。
第9题:把10克的糖放入100克的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    )。很多学生还是将这个算成了糖与水的比。
判断题:第1小题:18÷3×10可以改写成18÷ 。这一类的题目在平时我从未教学过,学生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的去计算后再来判断是否可行。
第6题: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同时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错的学生在于没有把“0除外”这句话充分的理解进去。
选择题:第2小题:a除b的商是1.5,则a︰b=(   ) A3︰2 B2︰3 C无法比较。学生错误的原因都是选择了A,因为将除看成了除以。
第4题:一根水管,第一次用去全长的 ,第二次用去剩下的 ,两次用去的长度(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选错的学生选C、D的句多,这里要分析因为同是  ,所以只要比较“全长的”与“剩下的”谁多谁少,那么多的就是用去多。
解决问题:第1题:有20个桃子,小俊吃掉一些后,还剩下 ,还剩多少个?小俊第一天吃掉多少个?学生的算式都对,但对于计算结果中的吃掉16个有点难以置信,所以就将剩下的与吃了的答案对换,所以造成了错误。
第3题: 六年级同学为学校的开放图书角捐书,六(1)班捐了42本,六(2)班捐的本数是六(1)班的 ,六(3)班捐的是六(2)班的 。那个班捐的多?学生能顺利的求出六(2)班是几本,但会将六(3)班的看成是六(1)的 ,没有认真的审题,是六(2)班的 。
第4题:学校方形篮球场长是20米,长与宽的比是5︰4,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错误的原因是将20米看成了长与宽的和是20米。
看图填空:学生会将摩天抡的位置看成是文字所在的位置,而不是圆点所在的位置,所以出错。个别学生将秋千的位置标错,将行与列弄混。
三、对今后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书写糊涂不规范,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平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应多关心“学困生”。此次考试,学困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予这些 “学困生”多一些关注,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工作,及时给予补缺补漏,确保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学生处理灵活题能力比较差。在抓好学生的“双基”,确保中等学生的水平、努力转化后进生的同时,也要注意调动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其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起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的延伸,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4、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虽然新课标规定了学生在关于较大的数计算中可以使用计算器,但对于简单的数的计算还是口算及笔算速度会比较快和合适。因此提高学生的口算及笔算能力势在必行。
5、注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及综合性。
6、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短文阅读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等之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或阅读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除了要建立清晰的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外,还要认真观察,正确分析和理解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7、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转变教师的评价观念,注重激励性评价。
四、思虑之处。
1、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不管是老师(教材的使用者)、试卷的编制者等都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目标、内容范围等,才不会使教材的使用与考试评价相脱节。
2、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教育教学中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消除这种现象,是值得我深思的地方。 本次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质量测试能紧扣新课程理念,以重视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现将试卷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卷简要分析
1、试卷的设计以体现课程理念,重点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领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2、本次试卷共分五部分:准确计算、仔细填空、细心选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命题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生活化,呈现方式较丰富,题目灵活,开放有度,难易适中,突出“仔细、细心”,注重学生仔细、细心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如解决问题的第第2题。
3、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解决生活中问题。如仔细填空的第9题。
4、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如细心选择的第5题“关于圆周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5、突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仔细填空中的第第8题,动手操作中的用圆规画圆与用比画长方形。
二、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应到人数98人,实到人数        98人,总分8925        分,平均分91.07,最高分        100        分,最低分68分,及格人数98        人,及格率100%,        优秀人数90人,优秀率为        91.84%,其中100-90分有62人,89-85分有18人,84-80分有10人,79-70分有7人,69-60分有1人,60分以下的0人。
三、掌握较好的知识技能方法:
1、计算技能掌握较扎实。学生的口算能力强,正确率为92.9%;化简比的正确率为97.96%,学生能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来化简比;能正确解方程,正确率为94.9%。
2、基础知识掌握全面、扎实。仔细真空与细心选择包括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圆、百分数的应用、图形的变换、比的认识、观察物体等。学生能全面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正确率较高。其中“仔细填空”的第2、6题正确率为100%,第6、7、8正确率达90%以上,第3、5题达85%以上;“细心选择”的第1、3、4、6题的正确率达80%以上,第2题达100%,第5题达76%。
3、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会用圆规正确画圆,但个别学生画好圆后没有标出直径;学生会用比的知识,结合方格纸画出长方形,正确率为100%。
4、解决问题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统计、比、圆的周长与面积、百分数的知识等解决问题。第1题会根据统计表正确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正确率为100%,能依据所画的统计图对中国获金牌情况作出变化的正确判断。会正确解决较难的“增加(减少)百分之几”问题,学生掌握的较扎实,正确率为90。8%;第2题的正确率为100%;第3题会用求圆的周长解决桶盖镶一条边的问题,正确率为96%;第4、5题是运用百分数的“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学生掌握较扎实,其中第4题的正确率为89%。
四、主要知识能力缺漏:
1、“仔细填空”中的的第1题,考查学生的圆的半径概念,从学生的作答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较差。学生知道圆的半径,但并不一定会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失分较多,正确率只有28.6%。
2、“仔细填空”中的第9题,是观察物体“搭一搭”中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并作出判断至少要用()个,最多用()个小正方体。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这题难度较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正确率为63。3%。
3、“细心选择”中的第5题,“关于圆周率的说法,错误的是()”,由于学生受到平时的思维影响,一般都是让学生填“正确的是()”结果学生审题不够细心,出现错误较多,正确率为76。5%。
4、“解决问题”的第5题,学生较多的作答为“36÷(1-40%-40%)=180(张) 180-36=144(张)”等,主要原因还在于谁是单位“1”的理解上出现错误,而造成解决错误,本题的正确率为71%。
五、提高措施:
1、今后要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要会正确表述的练,让概念熟悉于心。
2、对“观察物体”中的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并作出判断至少要用()个,最多用()个小正方体。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具体的操作体验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加强对学生今后审题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降低因审题不细而出现的错误。
4、有关“解决问题”中的分数、百分数问题,重点加强对单位“1”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六、命题意见       
1、在“仔细填空”中的第8题,图形的变换,有考查到学生有平移、旋转的知识,既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有让学生表述操作的过程,这是很好的,但是否可以增加对称的变换情况会更好,更全面。
2、在“仔细填空”中的第1题,考查学生对圆的半径概念掌握情况,学生对圆的半径可以说掌握较好,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课程改革后也一般不要求学生去背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中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这样不就考查了学生对半径的掌握情况。
为了真实、准确地做好这次卷面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中要努力的方向,我把六年级两班的数学的试卷按正确率进行统计了一遍,同时翻阅部分学生的答卷,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本次试卷在命题方面及学生解答情况作一简要分析。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学论文 低年级口算训练策略
教学论文 低年级口算训练策略

教师文章目前,低年级学生的口算速度慢、出错率高,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后继学习与智力发展。而要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关键是要提升口算训练的效率。如何提升低年级口算训练的效率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遵循……


多元识字 其乐无穷──《酸的和甜的》识字
多元识字 其乐无穷──《酸的和甜的》识字

文章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全……


教研论文 ──“六艺”在小学生古诗词综合
教研论文 ──“六艺”在小学生古诗词综合

文章摘要:古诗词是古典文化的精华所在,是祖国语言的根基,老师们觉得难教、怕教的现象令人深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笔者将“六艺(诵、唱、书、画、演、唱)”与古诗词的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