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优秀参赛论文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8-02-1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安陆市李店镇中心小学蒋珊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1]。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特点的限制,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地依靠语言文

小学语文优秀参赛论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安陆市李店镇中心小学  蒋珊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认知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1]。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特点的限制,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地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不仅会感到难以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乏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善于捕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契机,突破重难点,优化课堂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转变  突破重难点   发散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2]。因此,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这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春晓》时,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的话,要想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会较困难。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用优酷客户端播放视频资料《宝宝读故事:春晓》,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效果,结合声音、光、色和符合古诗意蕴且动静交错的画面给学生以新颖的刺激感受,激发学习兴趣,成功导入新课。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又个生动的字宝宝,告诉学生字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据房间的标志(即生字的读音)帮它找到家,你就能与这个字宝宝交朋友,字宝宝就会开心地对你微笑。如此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而且也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背诵《快乐的节日》一课时,让学生倾听我剪切的一小段音乐《快乐的节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用唱歌这种欢快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课文、背诵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完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3]。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如,汉字笔画查询,打开“汉字笔画查询”窗口,在搜索框中输入每课中难写的生字,如输入“最”字,点击“查询”按钮,进入《最》字笔画、笔顺网页界面,利用其中的动画分析,可以向学生随机讲解其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组词,特别是教学笔顺时,可以精确到每一个笔画。再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先示范朗读课文,然后,迎合学生想急于知道乌鸦喝水的样子的心理,及时播放《乌鸦喝水》经典童话故事动画,将课文的线索清楚地勾勒出来。乌鸦口渴——找到一个水不多的瓶子——乌鸦喝不到水——乌鸦想出了好办法——乌鸦在一个一个地衔石子——水位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几个生动形象的串联动画便给了学生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到此,本课的教学计划也就顺利完成了。例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为使学生明白称象的原理,将课文中称象的文字内容制作成PPT,采用PP中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向学生播放一连串的称象动画过程,从水上的空船——大象上船,船下沉——下沉后的水面红线处——大象下船,船上浮——装石头,船下沉,一直装到船下沉到红线处,使学生明白,此时船上所有的石头与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称出船上所有的石头的重量,就是称出大象的重量,将称象这个问题转化为称石头。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善于捕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契机,突破重难点
学生的认识是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规律,即以多媒体其快速提供信息的形象化、丰富化,让学生感知。如在学习《司马光》时,为了让学生的认识更深刻,可利用多媒体出示有一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时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各自不同反应的画面。同时,使画面动态化,先逐一出现哭着喊着跑去找大人那三个孩子的情景,再出现司马光没有慌,举石砸缸的情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举动对比鲜明,会使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随即多媒体中弹出一句话:“司马光为什么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慌张?”这样学生纷纷就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结合画面提示,发表个人见解。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问题达到共识后,多媒体又出现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练说。
又如教学《两只鸟蛋》一课,在理解课文难点“我为什么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动画视频,将画面定格在鸟蛋变成了小鸟的地方,接着抛出问题:假设你就是文中的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当你仰面瞻仰蓝天时会看见什么?通过动画的刺激和引导,学生们踊跃发言,全班交流,达成问题共识。可见多媒体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启发了学生的情感的投入,优化了课堂效果。 标签:


相关内容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教师优秀论文 数学游戏:一种有效的数学学

文章欣赏 摘要:游戏精神一直都是数学发展、传播和数学人才发现的动力。数学游戏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可结合小学数学内容对数学游戏进行分类匹配,灵活运用集体比赛类游戏和个人练习类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体会智慧的力量。 关键……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教研文章 积累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

论文交流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老师优秀论文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探索

文章 带着问题实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显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对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