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巧”出一片新天地
时间:2018-03-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出一片新天地 摘要: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多的特点,它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出一片新天地
摘要: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多的特点,它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从而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它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它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它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要点;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媒体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
多媒体;语文 ;教学质量 ;全面发展
正文: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也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从事二十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我,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感悟颇深:课堂教学日益丰富多彩,教学环境凸显宽松愉快。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知识容量大、信息量多的特点,它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极强感染力的画面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从而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它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它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它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要点;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多媒体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但,是不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得越多越好呢?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实践,切身感受到“巧”用多媒体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出一片新天地呢?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的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
如《草原》一课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到过草原,那里的景物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所以他们对那里知之甚少,对课文中所描写到的场景他们只有感官上的表象认识,因而会造成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入、不透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作铺垫,课始,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吗?说说草原给你的印象。”学生们三言两语地说完后,我说:“现在让老师带你们去蒙古大草原去领略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紧接着,伴随着优美动听而又具有浓厚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幅幅展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通过多媒体技术推到了学生面前。学生对这些画面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他们都感到非常的惊奇,都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不禁啧啧赞叹草原那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学生们完全被感染了,他们眼盯屏幕,侧耳倾听,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美丽世界里,仿佛真的置身于茫茫草原之中。这时,我问学生:“这大草原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不禁感叹:“仙境一般啊!”“草原是辽阔的。”“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学生兴趣盎然,各有不同的描述。我顺势说:“草原却实太美了,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又是怎样的呢?”此言一出,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看,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草原美,心中的爱油然而生,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这样,诸多问题学生便很有兴趣地去探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从而也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把朗读教学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大纲又提出了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有感情。而带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朗读提出的一项更高的要求。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以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强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动之以情,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多媒体能真挚地传达课文的思想与情感,引起学生或兴奋、激动,或悲伤、哀愁等情绪。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带着这种感情,这种情绪去朗读课文,就能做到:我口读我心,我心表我情。
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达到朗读“以声传情”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天越来越冷,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时,老师通过多媒体,先播放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的动画,并配上忧伤的乐曲,然后用缓慢而饱含深情的语言进行描述:“看,这就是那只昏倒的丑小鸭。它又冷又饿,它就躺在冰冷的结了冰的湖面上,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阵接一阵地敲打着它那瘦小的身躯,雪花一片一片落在它冰冷的身上。可怜的丑小鸭被冻僵了。”感人的动画,忧伤的音乐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描述语,震撼着在场每个人的心,孩子们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丑小鸭无比悲惨的命运。因此,在朗读丑小鸭的悲惨遭遇的部分时,孩子们的朗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读出了读者的心声。这也为学生读好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那种惊奇、喜悦之情做了很好的铺垫。优化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巧用多媒体,补充学生阅读材料
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并且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为我们教学服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一些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恰当的补充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补充与作品相关的“材料”,如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让学生了解,可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背景性知识。因为文本材料总是时代、社会和生活的真实反映,与其相关的丰富的背景材料是文本的有力补充。在研读中,如果教师能重视这些背景材料的运用,对于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知识是大有裨益的。而在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但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补充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内容的选择,要把握适当的时机,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起到补充的作用,才能为课堂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才能带来高效的课堂教学。
如《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由于这篇课文内容广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非洲木雕,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渊源等,对学生来都是崭新的。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更不能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到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更不要说落实“国际理解教育。所以,在本课的教学的导入中,我先通过多媒体出示世界地图,接着我边指着地图边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我们坐着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越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接着我说:“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放映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图片、实景,让学生听声如霹雳的瀑布声,并且配上自己的解说;我还给学生看各式各样的木雕图片,再告诉学生非洲木雕的简况。这样,化远为近,弥补感知的不足;化静为动,唤起审美的感受,学生形象地感知瀑布的壮观,木雕的精美。这样直观的图文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其中,这也为后面学生学好课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在研读卖木雕的少年的遗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为了让他们深刻的了解到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为了落实“国际理解教育”。我把握住适当的时机,通过多媒体,伴着舒缓的乐曲《我和你》,出示了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援助赞比亚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 帮助学生挖掘了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了“我”是中国人而不能把少年的木雕带回国而他就感到遗憾的原因,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关爱,同时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并达到提升了情感的目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