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关于识字写字的教学论文 溯源析形 培养字感 发展思维

时间:2018-05-25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教师教研文章 溯源析形 培养字感 发展思维 厦门市集美小学 吴金红 “语感”一说,由来已久,众所周知。但根据文字学家张朋朋“字本位”的观点:“汉字系统以汉字的具体实体作为基本单位。” “因此,不论要获得哪种文体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应该坚持“字本位

教师教研文章 溯源析形 培养字感 发展思维
厦门市集美小学 吴金红
“语感”一说,由来已久,众所周知。但根据文字学家张朋朋“字本位”的观点:“汉字系统以汉字的具体实体作为基本单位。” “因此,不论要获得哪种文体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应该坚持“字本位”的基本原则,都要学习汉字的音、形、义。”[1]这实际上是说:语感的培养,应以“字感”培养为基础,品味单个汉字的色彩、质地、音韵和文化特质等,方能达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2]的目的。



所谓“字感”是对汉字隐含的规律性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对汉字规则的认识,是对汉字内涵的感悟,它属于直觉思维。字感敏锐的人见到“寒”字,直觉冰封大地、北风冷峻,见到“暖”字,倍感春日融融,风和日丽;读着“望”字,眼前所呈现的应是翘首以盼、举目四望的身影,想着“弯”字,浮想联翩的该是“明月似弯弓,映着河巷小舟石径”的景象,有着说不出的韵味和意境。但这样的直觉和顿悟是以汉字知识的累积为基础的,是以长期学习汉字经验和能力为前提而形成的条件反射。那么,识字教学时如何帮助学生累积经验、形成能力呢?



一、追源溯形,还原画面,使单字具象化



汉字以形示义,画面感强,直观形象,具有事象性的特点,大多能见形明义。比如象形字,虽然为数不多,但它们是构成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基础,构形示义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是现代汉字为方块文字,不再有象形的功能,所谓象形其实是指它们的古文字而言。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它们追源溯形,把一个个文字符号转换成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古文字画面,能观其形、明其义,展其境,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如:“木”字,甲骨文写作“”,像枝叶、茎干和根俱全的一棵树形,一上部的两斜线是树枝,撇捺是树根的简笔画,竖是树干的写生。我们借助实物图画—古文字形—现代汉字的对比分析,引导联想和想象,把树的形象和文字的笔画一一对应起来,深深植根于孩子的脑海中。“源头有活水,水到渠自清”。从此以后,当学生学习以“木”为偏旁的字时,树的表象就会在脑海再现,一种从“习得到非习得”的识字能力逐渐形成。再如:“禾”字,学生初学时,容易与“木”混淆,从而写错。金文写作“”,像茎、叶、根俱全而成熟的稻禾垂穗形。那头上斜斜的一撇,正是沉甸甸、饱满下垂的稻穗、麦穗、高粱头等的写照。两下一对比,学生就能辨形明义了。等到学“李”、“季”、“秃”等字时,字形难点就容易突破,而词义的辨析就有理据可寻了。
古汉字如何为教学服务?教学时可以呈现实物画面、古汉字、现代汉字等进行求同求异,也可以通过画谜、文字画、字谜、顺口溜的方式呈现形义联系,然后进行形义剖析和汉字知识的灌输。汉字知识可以提高字感的质量,因为“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语)。
二、析形明义,赏鉴情理,发展思维
“一字未忽宜,语语悟其神。”汉字是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美的艺术,不仅具有具象性的特点,还具有意象性的特点。因此,讲明形义关系应该成为识字教学的重点。
1.由此及彼,感知汉字的质感。
所谓质感,是指汉字所包蕴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汉字是结字成词的,构词能力特别强,具有一字多义的现象,呈现出表义的多维性和信息的亲和力,这也迫使读者带着更强的参与性去探求其真谛。一个“去”字在《汉字源流字典》中有21个义项,与别的字组成的词语就更多。字是词的基本构成单位,了解了字义,词义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
那么,从单个汉字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字形和字义有什么关系?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还是以“去”字为例。“去”字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呈现是在一上古诗《一去二三里》中,“一去二三里”的“去”字怎么解释?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人一定会发现,就算已经朗朗上口、倒背如流,学生还是不能明白其义。而我从字形分析入手,理解字义就容易多了。步骤如下:1.出示甲骨文“”,我用一个简单的人偶辅助演示,学生就明白了上半部是人的变形;下面是“口”,代表山洞出口,说明远古时期,人们是穴居的。那么,人在山洞口干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有一个要指向“离开”,这不难。老师就顺势归结出它的本义是离开,再由本义讲授引申义,“去”在本诗中引申为离开的空间距离,即“离开家走了二三里”、“距离出发的地点有二三里”。本义和引申义是通过空间联想联系起来的。2.借机渗透汉字学知识:像“去”这样,用几个形旁的形或义会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就是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叫会意字。3.从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出发,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就有各种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不同答案,如“不去、回去、离去、出去”等等,不仅训练了发散思维,而且积累了词语。
当“去”第二次呈现下个单元的《画》中,“春去花还在”中的“去”字,意思又发生了变化,由距离,引申为距离的时间、过去,这是由时间联想而引申出来的。当汉字一次次多重反复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现象感知越来越深,对字义的判断、推理能力就越来越强,字感就越来越好,应用汉字就更能得心应手。
2.多重隐喻,感受汉字的意趣。
有人说:“英语是法治的,而汉语是人治的。”是的,汉字是诗意化的,它通过客观可辨的象形的部件,进行合理的组合来显示字义,其方法如诗,有象征、明喻、暗喻、拟人、拟物等。教学汉字可对汉字进行诗意化的解构,使学习活动意趣盎然,别开生面。
如“回”字,金文写作“”,像水流回旋的样子,小篆写作“”,大圈套着小圈,表示两重回转的意思。本义是回旋、旋转。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形义联系起来,调动想象的参与,感受汉字的意趣。在一上《雨点儿》中,“回”引申为回答、答复的意思,那中间的小“口”好像在热情地呼唤,外边的大“口”正在快乐地回答,一唱一和,乐趣无穷,把孩子带进小雨点和大雨点之间的互动中;在二上《回声》中,“回”字的大口小口就成了水的波纹,是折转的意思,那波纹“一圈圈地荡开去,又一圈圈地荡回来”,多有意思啊;在二上古诗《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 的“回”是“由别处返回原来住的地方”的地方,那小“口”在字感强烈的人眼中,就是游子夜夜萦绕梦海却回不去的家乡,那大“口”象征游子长年奔走却无法驻足长住的他乡,久客他乡,世事沧桑,何等感伤?叶落归根,虽人已老,鬓已霜,但心归宁静,平和满足。在“回”字形体的触动、暗示下,学生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回”的字义,这种心理行为、语言行为正是隐喻思维的体现,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训练了学生字感的形象性、直接性和敏捷性。
3.联觉通感,品味汉字的意境。
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通感以联觉为基础,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识字教学若能引导学生借助联想,调动联觉,形成通感,当能更快地使学生融入文章意境。如二上古诗《赠刘景文》中生字“残”的教学。“残”字,小篆写作“”,从歹,从戔(繁体),戔 ( jiān) 兼表声。“歹”是什么呢?甲骨文写作“”,想剔去筋肉的残骨,这是“歹”的本义,大概残骨给人印象不好吧,所以引申为“坏、恶”。而“戔”字,甲骨文写作“”,从两戈,表示残杀。拼合字意,“残”的本义就是被贼人所伤害。分析本义,学生从“残”字感受到的就是残缺,是破败。再把字放到句子中去理解,1.反复诵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感受音韵;2.引发联想: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荷尽”“菊残”正是视觉所见;3.触动联觉:满目残花凋零,满池枯枝败叶堆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是谁在摧枝折花?于是,学生的想象中听到了萧萧作响的秋风,看到了荷花池灰败的色调,触到了零落成泥的花瓣,从声音(听觉)、色彩(色觉)到事物的情状(视觉)都透着一个字——“冷”(温度觉)。一字一境,汉字多么神奇。吟咏往复再三,再与下文浓艳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跌宕起伏,豪情顿显。
4.以形显义,品鉴汉字的深刻内涵。
汉字表意具有简洁性、蕴藉性的特点——它总是追求以简驭繁、言约意丰的表意效果,追求“以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巴尔扎克语)。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浓烈的思辨色彩,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我们的识字教学,应善于引导学生从汉字形体的细微之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发现其中的真、善、美,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品鉴汉字的深刻内涵。
汉字的书写留下了咱们中国人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1.守“矩”。字形方正,点、横、撇、捺,符合规范,中正平和是汉文化的美学灵魂。2.有“礼”。汉字的笔画或部件之间,相互谦让,团结一致。如部首字“人”的变形,独立为“人”,一撇一捺,相互扶持;在左为“”,在右上为“”,在下为“”,捺笔变竖、变横、变点,只为了给别的部件腾出空间,不破坏整体之美。3.蕴“理”。字如其人,字体要端正、规范,隐喻着做人要“正直守纪、安身立命”;字体的重心要稳、不偏不倚,做人要有操守、守公道、平等待人;上下左右要平衡,这是阴阳协调、辩证统一观念的体现等等,总之要写得端庄平和、雍容大度。4.传“情”。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是形、义、情、理兼备的综合体,书写时要调动五官,细细品味。如写“信”字,就懂得要一言九鼎;写“爱”字,要感受到爱人要用心、用行动表现。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读书如此,识字如此,写字亦如此。长期的书写汉字训练,沉浸其中,参透字中三昧,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多年来,识字教学在识字途径、形式、方法上不懈地探索,却对汉字本身的科学缺乏了解和探究。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汉字本身极强的生命力说明其构成系统的科学性,字里的传奇需要我们教师好好去探索,去感受。追溯字源,回归汉字最开始的时候,当能揭示汉字的本质,找到科学识字的方法。
参考资料
[1]张朋朋.文字论[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25-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标签:


相关内容

特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研究文章 以作家为中
特级教师关于课外阅读研究文章 以作家为中

学习欣赏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特级教师 朱 瑛 摘 要:针对当今儿童课外阅读大多浮光掠影,教师指导束手无策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作家为中心的主题式儿童课外阅读策略。具体做法是:建设4种阅读环境,6种课堂类型,4种评价方式。同时对在……


优秀教学论文 引领学生“再创造”
优秀教学论文 引领学生“再创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已很少出现,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广了。但我时常会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教师教得……


优秀教研论文 创生学习材料 促进思维发展
优秀教研论文 创生学习材料 促进思维发展

文章摘要:学习材料不等同于教材,如何选择、使用和呈现数学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是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感性的、有结构的数学学习材料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展开,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考的经验和方法,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和整合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