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一年级 > 数学 > 正文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知识点罗列

时间:2016-06-06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数轴三要素: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 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标签:


相关内容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4.发……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整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


初一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
初一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框架 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