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次北固山下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时间:2016-08-19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次北固山下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答案: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

  次北固山下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   客路青山外(客路:   )
  乡书何处达(乡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   )
  答案: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2、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3、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案: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
  4.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5.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答案: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D
  9、下面各句中都有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1、幸甚至栽,歌以泳志。 (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县。 ( )
  3、乡书何处达,归燕洛阳边。 ( )
  答案:1.哉 咏 2.悬 3.雁
  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 代诗人 。
  答案:停泊 唐 王湾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2、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
  答案:1.互文、对偶 2.对偶 3.拟人 4.对偶
  13、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此种文学体裁。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答案:赋 诗 词 曲 小说
  1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
  A、七八个星/天外 B、江春/入/旧年
  C、几处/早莺/争暖/树 D、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C


拓展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散步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散步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


狼ppt课件
狼ppt课件

初一语文课文《狼》涉及知识面广,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轻松的传授《狼》知识点给学生,小编整理了《狼》ppt课件,欢迎大家点击下载阅读。 《狼》ppt课件内容预览: 狼之起源 生……


马ppt课件
马ppt课件

初一语文课文《马》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轻松的传授《马》知识点给学生,小编整理了《马》ppt课件,欢迎大家点击下载阅读。 《马》ppt课件内容预览: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