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近蝉 1、 导语: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诗的标题是隐去的。不认识的字已经注了音,自己先轻声的读一下,熟悉一下。好,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写的是什么?(蝉)都知道,看来大
一、近蝉
1、 导语: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诗的标题是隐去的。不认识的字已经注了音,自己先轻声的读一下,熟悉一下。好,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问:写的是什么?(蝉)都知道,看来大家对于蝉这种昆虫很熟悉。
(幻灯片出示题目、作者)唐代诗人虞世南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香港女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幻灯片2)
2、朗读: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谁愿意来呢?
3、点评: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4、自由读: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文章,然后再交流一下读后的最初印象。(看来读课文这个环节同学们完成了,能不能组内交流一下,读后有什么感受,读出了什么?)
5、学生谈:预设1读出了感情的变化。开始的烦蝉,然后疑惑蝉为什么这样聒聒,到最后宽恕了蝉。(请学生板书 烦蝉——思蝉——恕蝉)
预设2 读出了不管生命的长短都要好好活着。(评价:我们班到处都是哲思,到处都是哲人。)
6、总结:大家在初读之后就有这么多的感受,这么深的感悟。看来这篇文章对同学们来说不是特别的难,是不是呀?那么这节课,王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摸索一种新的读书的方法,可能用这种方法之后,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收获,可以读出想想文章中更多的内容。愿意吗?好,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导入下一环节)
二、烦蝉
1、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自己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下这句话。读出了什么?能不能读出作者对蝉的情感
2、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无非陈述一个事实。除非加上这句话(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我们才能感受到作者对蝉的态度是“烦”。烦得有多厉害呢?也不太明显。这样呢?我们来一起读一下,注意红颜色的字重读一下。(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读得真好。这两个句子的不同看出来了吗?
预设生: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
师:是的,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我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来明确的表述我这种烦的程度,你们会加什么字?
3、我们带着这种烦躁的感情再把这句话读一遍好吗?注意红颜色的字。(幻灯片出示: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4、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很”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里面藏着作者的感情。会读书的人、细细读书的人就会发现这一点。比方说你们,就是作者的知音。好极了,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用这个同学们伟大的发现,来看下面这一段。(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想,竟响彻了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谁来给我们读一下吧?用刚才那种方法我们来找一找,这一段话中有没有虚词,体会一下它们隐藏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合作一下)
5、挑出来了很多,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来说说它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悟蝉
1、这句话来看作者似乎对蝉还是没有好感,不过好些有了疑惑。不就是一个夏天,至于吗?到这里作者的态度还是烦,但是接下来,作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是什么让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朋友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看,朋友到底说了什么?(幻灯片出示:朋友说:它等了十七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这段文字中,朋友对蝉的感情是什么?
2、那你呢?你怎么看?你对蝉是什么感情啊?你们知道蝉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吗?
3、17年是多少天?6205天。最长的一个夏天90天。用6千多天来换90天,这是为什么呀?6千多个暗无天日的日子,就等90天。是不是特别值得同情啊孩子们?那老师觉得这段话好像同情的程度不够强烈。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给它加上虚词,让这种感情变得更强烈。
3、看来同学们加的这些词还真的能把感情传达出来。我们看作者加得和咱们一样吧?我们再一起读一读作者的这段话。
4、这十七年就为了一个夏天,为的是什么呀?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在书里找。一起读。(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为了什么的延续。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为什么让我来承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什么?(它别无选择。对于蝉来说“活着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5、想想这句话,你们这样想过吗?想过。谁这样想过?请学生谈。
6、来孩子们,这里王老师有两段话想和大家分享,也许对同学们是有帮助的。这是女作家毕淑敏带给我们的两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
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毕淑敏散文《我很重要》)
我想这两句话对同学们理解“活着是一种责任”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7、不仅仅要活着,还要怎么活着?蝉怎么好好活着?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爸爸告诉我,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我们的蝉就像许三多父亲的这句话,他活着不为其他任何事情,就是要好好活,就是为了让生命传递下去,“都不过”三字说明了蝉的纯洁、担当,颇有侠义之风!我是一只蝉,给这个世界我的声音。虽然渺小却不卑微。(板书热烈、不卑微)蝉自古以来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因为它热爱生命,用热烈不卑微解读着生命。所以在唐朝的时候,甚至更久远的时候就走进了中国文人的诗句,成为了高洁的象征。
8、此时此刻,我们和作者一样,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生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
9、我们懂得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但老师有一个问题很难理解,文章说:“斜阳里, 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
10、通过虚词的细细品读,我们读出了作者对于蝉感情的变化。一开始表明对蝉的厌烦之情,这是抑的写法。接着作者通过一只病蝉引出了朋友的话“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了一个夏天”,文章自然过渡到了“蝉的生命这一话题上来。继而道出了“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这样一句话,表现了蝉的生命意义。这是什么样的表达手法?欲扬先抑。我们之前写作指导的时候提到过这种方法,还记得什么时候用吗?我们对人或物的态度有变化的时候可以用。并且要注意抑笔要有度。像这篇文章,只用了一两句话,几个词语来表达最初的烦。更多的笔墨来表达对蝉的敬意。
四、敬蝉
这节课,我们改变了对蝉的看法。小小的蝉,让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活着,让我们知道我们还得好好活着。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好好的活着。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浓缩成一句话,写下来。
老师也有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已故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他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他有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这句太值得铭记,让我们共勉。
五、总结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收获。我们学习了一种阅读的方法——抓虚词、品实情。一种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收获了一份感动——为这渺小却不卑微、努力活得热烈的蝉。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诗歌《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幻灯片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而精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