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塞翁失马》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编者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能从中悟出寓言的寓意,最终能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二
一、说教材:
《塞翁失马》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编者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能从中悟出寓言的寓意,最终能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4、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并强调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加强学生诵读文言和疏通文义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翻译《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寓言的寓意。
四、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篇文言寓言故事,根据教材特点,我由复习文言文的特点(即:简洁,典雅)和学习方法(即:熟读成诵,用心感悟,积累词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
(二)、简介寓言特点
因为本课的体裁是寓言,通过集体了解寓言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寓言故事,使学生明白,寓言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寓意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同时使学生明白,学习寓言就是从一个故事中悟出一个道理。
(三)、简介作者及作品
(四)、揭示题意,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塞翁失马》,即,边塞的老人丢失了马。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老人丢失马后的心情(伤心),那么文中的老人丢失马后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接着,播放视频《塞翁失马》,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五)、学习课文(教学时重点强调学习文言寓言的方法)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1).范读,强调字音。 ( 2).多种方式朗读。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对文言的语感,并能在读中初步感悟文义。
2、用心感悟,见文知义(疏通文义)
(1).尝试翻译字词。
(2).用“五字”(加、减、调、换、猜)翻译法对照注释自译。
(3).指导翻译。
(4).检查翻译。
设计思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积累词汇,巩固运用
设计目的:通过对文言词语的归纳,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4、分析故事情节
(1)、同桌讲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2)、合作讨论:
A:本则寓言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B:在一般人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在“其父”看来哪些是祸事,哪些是福事?
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为下文探究寓意打下基础,能有感而发。
5、探究寓意
(1).合作讨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设计目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2).文中的其父是个怎样的人?人们又有什么高尚品质?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理解课文内容。
(3).有一个成语出自本文,你知道是什么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设计目的:进一步升化课文主题。
(六)、小结
首先小结本文的寓意,然后引用严文井的话(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设计目的:使学生对寓言的寓意和特点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七)、课外延伸
1.走向生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塞翁失马”的故事!
2.畅所欲言:把你们刚刚说的某一个故事写下来吧!
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与感受寓言所阐明的哲理。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时间的把握不好,由于前面过分强调文言寓言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后面时间紧凑。总之,课堂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下面请领导和老师们对我所上的这节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帮助我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教学方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