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初中一年级 > 语文 > 正文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和教案说课稿

时间:2016-10-10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

  一、说教材
  《未选择的路》是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也就是说对诗歌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字本身上,既没有掌握诗歌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的诗歌,尤其是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不但要循循善诱,反复启发,更要不断与学生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诗的认知情况,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力求课堂的最大实效性。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理解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背诵《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与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几个目标是以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论依据的。
 
  四、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一)导入课题,走进作者
  用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直接导入,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二)整体把握,指导读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小结诗歌朗读的方法,并用此方法进行朗读评价。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传授查找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筛选有关诗人生平事迹、时代环境、创作背景、主要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这有助于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的主题。
  (四)走进文本,问题研讨
  这一教学环节围绕五个主要的教学活动展开。
  1、全诗共四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2、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3、如何理解“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4、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5、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的呢?
  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让他们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指导,从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五)感悟内涵,走进自我
  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五、说教法
  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说,课堂上采用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来确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开门见山导入法、指导朗读法、品读诗句法和引导总结法”。
  1、开门见山导入法
  就是指在导入课题时,我先是要求学生介绍所搜集到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然后我适时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警句,这样直截了当地进入了课题。
  2、指导朗读法
  即是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朗读、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并组织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点评。
  3、品读诗句法
  仔细揣摩诗句的内涵,这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诗的主旨进行准确的把握,为归纳主旨、培养品质作铺垫。
  4、引导总结法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看似倾诉诗人的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诗中发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它表达出来。
  《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就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朗读诗歌、搜集资料的能力,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要求。
 
  六、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
  1、资料搜集法
  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唱相关的歌曲、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通过多个层面知识的集中,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
  2、合作学习法
  在预习诗歌之时, 我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角度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
  3、情感体验法
  这是本节课上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也是能将学习活动由浅显引向深入的一种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内涵”,在研读与交流中,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
 
  七、说教学效果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运用教师的四种教法和引导学生采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解决五个问题,能顺理成章的体验到诗歌的内涵,我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不到之处,敬请学校领导及听了我的课的各位同仁,给予我最中肯的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谢谢!
标签:


相关内容

散步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散步朗读mp3点击试听下载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


狼ppt课件
狼ppt课件

初一语文课文《狼》涉及知识面广,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轻松的传授《狼》知识点给学生,小编整理了《狼》ppt课件,欢迎大家点击下载阅读。 《狼》ppt课件内容预览: 狼之起源 生……


马ppt课件
马ppt课件

初一语文课文《马》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轻松的传授《马》知识点给学生,小编整理了《马》ppt课件,欢迎大家点击下载阅读。 《马》ppt课件内容预览: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