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观沧海》是初一年级语文课文,前一篇小编为同学整理了《观沧海》的读后感,为了学生和老师能更好配合学习这课,小编为教师整理了《观沧海》的教案,供教师备课参考。 《观沧海》教案: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
《观沧海》是初一年级语文课文,前一篇小编为同学整理了《观沧海》的读后感,为了学生和老师能更好配合学习这课,小编为教师整理了《观沧海》的教案,供教师备课参考。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
2、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育方面:
1、 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
2、 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1、朗读,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诗人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离骚》是一首楚辞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
2、作者曹操简介:
3、写作背景:
4. 板书课题。
二、 朗读诗歌:
百度视频:然后自由诵读。
三、 赏析诗歌
1. 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 注释: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
“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è),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百度图片搜索碣石山:上的情景。
2)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3) 这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学习第三至五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 注释: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地挺立。竦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2) 译文: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吹起萧瑟的秋风,海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3) 这几句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波涛汹涌,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写草木,仍然是静态,再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宏伟气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些是实景。
3. 学习第五、六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 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
星汉:银河。
2) 译文: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3)写作手法:互文
4)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4. 学习第七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注释:
幸:庆幸。
至:极。
幸甚至哉:真是幸运极了啊。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2) 译文: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整体感知
本诗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
(实)海水、树木、草、秋风、洪波 生机勃勃
(虚)日月星汉 宽阔、博大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图景,表现诗人开阔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理想。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统一中国意欲建功立业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五.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如果你是曹操,站在山上,面对大海,身边是秋风呼啸,海面上是惊涛拍岸,你该如何朗诵这首诗。
六. 质疑。
1、 按板书小结。
2、 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七. 板书设计:
《观沧海》
曹操
借景抒情:
景:
实景:海水 树木 草 秋风 洪波
虚景:日月 星汉
情:开阔胸襟 统一中国 建功立业理想
八.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百度视频】如何使用百度(演示视频)
标签: 初一语文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的太……
初一语文课文《狼》涉及知识面广,这则故事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狼具有相似处,狼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本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轻松的传授《狼》知识点给学生,小编整理了《狼》ppt课件,欢迎大家点击下载阅读。 《狼》ppt课件内容预览: 狼之起源 生……
初一语文课文《马》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轻松的传授《马》知识点给学生,小编整理了《马》ppt课件,欢迎大家点击下载阅读。 《马》ppt课件内容预览: 《马》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范希衡译。本文作者布封(17071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