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视频及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

时间:2016-08-12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议论文,就作品的时代而言,从先秦时期的孟子、荀子到汉代的贾谊以及唐代的韩愈,时间跨度近千年。但就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言,它们又都是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延续和写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儒家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编选了四篇古代议论文,就作品的时代而言,从先秦时期的孟子、荀子到汉代的贾谊以及唐代的韩愈,时间跨度近千年。但就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言,它们又都是中国传统儒家精神的延续和写照。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在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应从古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各种典型的文言现象。在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重点探讨实词、虚词的用法以及句子结构。除此以外,我们在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时,还可以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了解它们各自的文风,并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的论说文。学生曾在初中学过《孟子二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两文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则与本文是基本一致的。在文中孟子继续高举“仁政”“民本”的大旗,阐述自己的“王道”思想。教师在对本文事实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抓牢文言教学的常规重点以外,还应该将文学知识的掌握放到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说,理解有关孟子的思想精髓远比掌握几个文言现象重要得多。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二、教学目标
  1、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
  2、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 几个句式的特点。
  3、理解文中“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故事的作用
  4、了解本文的论辩艺术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故事吧?我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那大家知道这个典故出自哪部典籍吗?你们又知道原作中引述这则故事的用意何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学习孟子的论说文代表作《寡人之于国也》,学过本文后,答案将不言自明。
  二、文本解读
  1、作家作品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中期儒家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又一位大师,与庄子生活的时期大致相同,两人堪称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史上夺目的双子星座。《孟子》这部著作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完成的对话体言论集,共7篇。它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主要学术思想,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其最重要的论断便是“性善论”与“民本思想”。《孟子》这部著作是传统文化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朱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反对功力,反对战争,这些在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下,被认为是脱离实际的空论,他的思想缺乏现实的基础。但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即便放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来看,其思想在很多方面仍有借鉴意义。
  2、基础积累
  (1)读准字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ɡ)食也
  数罟(cù ɡǔ)不入洿(wū)池    养生丧(sānɡ)死无憾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谨庠(xiánɡ)序之教        然而不王(wànɡ)者      涂有饿莩(piǎo)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2)解题
  “寡人之于国也”原句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谦词,今义是形影孤单的人,即孤家寡人。“焉”“耳”“矣”均是文言句末语气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原句是主谓句,感叹句。“于”,介词,与“国”合成介宾短语。“之”,用于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提顿语气,强调介宾短语的意义。
  3、学生根据注释梳理文意,研读课文。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重点:该句中的“之”,并非如某些译注资料上所言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应为“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际意义”。
  资料:“之”,只有出现在“主之谓”结构中时,才能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在古汉语中,一个句子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如果出现两套主谓结构时,其中一套主谓结构势必会失去其独立性,而沦为整个句子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成为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状语等),或成为复句的分句。但“主之谓”结构存在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两套主谓结构,该句中只有一套主谓结构,即“寡人尽心”,而“于”是介词,“对于”之意。故而此处的“之”不宜作“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讲。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重点:其一,此句中“凶”解释为“收成不好,闹灾荒”,它是古代典籍上出现频率甚高的词语,尽管它不是从前考纲所要求的必须掌握的实词,但从近几年高考文言阅读选段的规律来看,人物传记,尤其是“循吏”传记往往占据了相当多的比例。但凡言及“循吏”,多数会提及治“凶”之功绩,因此,“凶”又是必须掌握的重要实词之一。其二,此句中有两个“其”字,两者皆作代词讲,但前者指代对象是“河内”,而后者则为“河东”。另外,此句中的“然”,作代词讲,可译作“这样”。
  (3)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重点:此句中的“政”,宜作“治理,管理”讲,“无如”按课本译注讲作“没有像……”,如作“没有人比得上……”讲似乎更好,只是其中的“无”被当作无指代词(不定代词)了。“者”并非代词,不可译作“……的(人)”,此处是语气助词,表达一种否定关系的陈述语气。
  (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重点:“加者,更也。”现代汉语中“更加”为并列式合成词,构词的两个语素为同义互训关系。现代汉语中这种同义互训关系的合成词比比皆是,此不赘述。
  (5)王好战,请以战喻。
  重点:此句中的“请”,宜作敬辞讲。作敬辞讲的“请”有两种基本解释,一为“请允许我……”,一为“请他人……”,不可一见到“请”就解释为“请求”。此处之“请”宜作“请允许我……”讲。另外,“以”为介词,释为“用、拿”。
  (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重点:其一,此句中的“之”,作音节助词讲,在语法上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音节助词”与“语气助词”不同,顾名思义,语气助词是用来表达某种语气或在语气上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的助词,而音节助词仍然属于结构助词的范畴,只不过在句子的音节方面起到一种调节性的作用。在古汉语中,文言句式绝少出现独词成句或三字句(古代乐府诗歌除外),主要是避免句子结构失衡。如果不得已出现这种情况时,往往要添加音节衬字“之”或其他衬字,以使语句结构平衡。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蒲松龄《狼》
  ②顷之,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林嗣环《口技》
  (7)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重点:此句中的“或”作无指代词(亦称作“不定代词”)讲,可译作“有人”(或“有的人”)。无指代词是相对于定指代词而言,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二、三人称代词与指示代词都是定指,它们都有明确的指代对象。而汉语中也有一类不确切指代对象的代词,表肯定的通常有:“或”,通常解释为“有的人(物、事)”;表否定的则有下列几个:“无”“莫”“靡”等,通常解释为“没有人(物、事)”。它们既可以指代人,亦可以代物、代事。
  (8)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重点:其一,此句的“直”并非通假现象,虽然它解释为“只是”“不过”。其二,“是亦走也”是一典型的判断句式。孟子很喜欢用“是……也”这样的句式来表示判断,如“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三,“走”,应释为“逃跑”,俗语常说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走”即是“逃跑”之意。
  (9)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重点:此处的“无”作通假讲,相当于“毋”,解释为“不要”。可以这样类推:解释为“不要”的“无”基本都是“毋”的通假情况。下文中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以及“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此例同。
  (10)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明确:其一,注意该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生”与“死”原本都是形容词性的,此处分别由“活着的”和“死了的”活用为“生者”和“死者”。而句中的“丧”(读作sānɡ)应为名词活用为“为动用法”,即释为“为……办丧事”。初高中教材中“为动用法”的实例并不多见。《史记·陈涉世家》中有云:“死国可乎?”其中的“死”即为典型的“为动用法”。
  其二,句中的“是”作指示代词“这”理解,在文言文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并非用作判断动词,这一点须向学生强调清楚。
  (1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明确:其一,这是个判断句式。其中的“王道之始”并非是“主之谓”结构,“之”只是普通的结构助词,解释为“的”。其二,“始”是名词“发端”“开端”的意思,并非动词。
  (1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明确:其一,此处的“树”是名词用如动词讲,释为“种植”,“树之以桑”是个典型的介宾结构后置现象,正常语序当为“以桑树之”。其二,关于“树之以桑”中的“之”则有多种认识,有人认为是复指代词,复指后面的“桑”;也有人认为是兼词,相当于“于此”(相当于“在五亩之宅”);还有人认为此处的“之”起到一种调节音节的作用,“树之以桑”就是“树以桑”。这些说法都能自圆其说,不必强求一致,但必须将这几种说法都介绍给学生,以备不虞之需。类似情况在“申之以孝悌之义”中也存在,后不赘述。另外,此处的“可以”不作古今异义讲,亦通。
  (1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明确:如何理解“鸡豚狗彘之畜”?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两种基本看法:其一,认为此处的“之”是复指代词,复指前面提到的“鸡豚狗彘”,而“畜”为名词“畜养”;其二,认为这是个宾语前置现象,“之”是提宾的标志,“畜”为动词“畜养”,这样整句可译作“畜养鸡豚狗彘”。这种例子在高中教材中也有,如后文《师说》有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此类现象的又一佐证。
  (1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明确:此处的“谨”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申”应释为“反复讲述”,“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典型的介宾结构后置现象,其训释情况一如前面的“树之以桑”。此句中的“颁”是“斑”的通假现象。“负”即为“背”,今天汉语词汇中有“背负”一词,属于同义互训,从古汉语音韵学的角度审视,上古并无轻唇音现象,通常而言,上古的轻唇音一般读作b 或p 之类的双唇音。盖言之,上古的“负”即读若“背”,“声同义近”是训诂学的基本原理。此类现象还有很多,比如“弗”就是“不”等,此不赘述。
  (1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明确:其一,此句中的“然而”与今义有明显区别:它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然”训为“这样”,“而”表转折,相当于“却”,合在一起可以解释为“(已经)这样了却不能称王”,也有人认为此处的“然而”相当于后代人在文言中常用的“然则”,亦是一说。其二,“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现象,而且是宾语前置现象中非常典型的“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结构式。教师可要求学生将此种结构与“鸡豚狗彘之畜”“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两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作一比较。
  (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明确:两个“食”用法不同,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涂”是“途”的通假现象。“非我也,岁也。”是一省略式判断句,它包含两个判断项,前为否定式,后为肯定式。
  (1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明确:此句的句读稍有问题,“是何异于”是一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与……相比,有什么区别呢?”“于”在此处是介词,表示引进对象,它的宾语是“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因而此处“刺人而杀之”后的逗号最好删去。
  (1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明确:此句翻译时,万不可将“假设语气”漏掉。“罪”是典型的名词用作动词,释为“归咎”“责备”或“怪罪”。
  规律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技巧
  重视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翻译原则。
  ①对译法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小年共同语素的双音词。
  ②替换法 对那些词义和文言句式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话已经不同的一类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③调整法 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语序“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将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
  ④保留法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历史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庙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者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另外,如“度量衡”等一些名称,既可以保留,也可以折合。
  ⑤增补法 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
  ⑥删削法 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语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唯”,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以及一些音衬助词。
  课堂小结
  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货真正能够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标签:


相关内容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原文及作者汪国真个人简介、课文赏析等内容有大瀚教育小编整理发布,装载请注明出处。 《热爱生命》全文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


话剧《雷雨》剧本
话剧《雷雨》剧本

以下是完整版话剧《雷雨》剧本,《雷雨》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这一艺术手法。剧作的人物只有周家和鲁家的8个人,但人物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曹禺善于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展开人物关系时,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完整版请点击下面链接下载查看。 话剧《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