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视频和教学实录

时间:2016-08-29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学视频在线观看
  

  [教学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词人淡定从容、豁达洒脱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和作品旷达的意境;
  2、学习本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检查阅读,点评指正。
  1、抽查朗读。
  2、其它学生点评,比较。
  三、解读小序,了解背景。
  1、齐读小序。
  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天气,人物,缘由。
  3、具体分析。
  (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
  (2)地点:沙湖道中
  谪居黄州的背景:(学生先讲,教师总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3)天气:雨,晴。
  (4)人物:雨具,同行,余
  雨具,借代,拿这雨伞的仆人。   狼狈,进退都感到困难。    独,风雨无惧,特立独行。
  (5)故,交代写作缘由。
  四、再读诗文,鉴赏形象;理解思想,学习手法。
  1、生齐读。
  2、讨论:读完这首词,那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探讨表现手法。
  (1)再读语句:“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词人“回首”的是什么?
  表层含义是回头看狂风大作,骤雨肆虐的情形,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
  深层含义是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会成为过去。
  这是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这也是我们这首词写法上最大的特色——以小见大。
  4、小结:再大的风雨,再多的困难,词人都能坦然面对。这是一种怎样的洒脱与豁达啊!
  五、重点探究、拓展思维。
  1、说说你比较喜欢的句子,为什么?(表现洒脱淡然——内心的宁静的句子)
  2、能找出本词的“词眼”吗?引导:“归去”句
  3、引入词作《临江仙》。
  4、如何理解苏轼的“归去”? 介绍“坎坷、漂泊的一生”。
  坎坷的一生: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出任地方官,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之后,又先后知登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颍州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儋州,任节度使副使,别驾(知州的佐官) 。
  漂泊的一生:
  京城  杭州  密州  徐州  湖州  黄州  登州  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惠州  儋州  河南  浙江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山东  浙江  河南  江苏  河北  广东  海南
  5、“归去”是历来众多思想家、诗人、文学家的情感趋向和人生趋向。你知道还有谁?
  6、苏轼的“归”和他们的能划等号吗?介绍“辉煌的一生”。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7、小结。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 他知道“前方亦雨”,人生就是一场雨,无边无际,无可躲藏。最好的避风港就是自己的心灵。心灵驿站,心灵家园,心灵归所, 这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征,这是一种宁静和通达。所以苏轼的潇洒里面有人生的淡然和心灵的超脱!
  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让我们再看一首苏轼在黄州时期所写的作品。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生齐读。
  3、请同学们来谈谈这首词。
  意象:缺月 疏桐 幽人  孤鸿——凄清萧瑟的氛围——孤独苦闷的心境(彷徨与追求)
  4、小结: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再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我们看清了苏轼在黄州的历程,同样是被贬,同样是受诬陷,苏轼也不是超人,只是他善于化解而已。化天地万物为心中画卷,融人世烦忧为云淡风轻。苏东坡用它的作品和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七、背诵诗文,课堂练习。
  1、自由朗读这首词,再次感受词人的豁达与超脱。
  2、学生比赛背诵。
  3、学生先点评,教师再作适当指导。
  4、很好,我们这些同学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能背得这么熟练,你们的记忆能力是不可怀疑的了,不知道你们的书写能力如何,下面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这首词,100字左右。
  5、学生朗读自己的改写。
  6、有感情地集体背诵诗文。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再多读读他的文字吧。
  2、布置作业:
  (1)背诵课上提到的三首词。
  (2)搜集苏轼的诗词,仔细品味,以《我看苏轼》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标签:


相关内容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原文及作者汪国真个人简介、课文赏析等内容有大瀚教育小编整理发布,装载请注明出处。 《热爱生命》全文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


话剧《雷雨》剧本
话剧《雷雨》剧本

以下是完整版话剧《雷雨》剧本,《雷雨》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这一艺术手法。剧作的人物只有周家和鲁家的8个人,但人物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曹禺善于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展开人物关系时,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完整版请点击下面链接下载查看。 话剧《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