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
时间:2015-12-05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次
核心提示: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中包括了诵读雨霖铃点评、整体雨霖铃把握、雨霖铃问题探究、雨霖铃名句鉴赏、补充雨霖铃资料等等知识点,以下是部分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内容,完整版请点击链接查看。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点击下载 一、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
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中包括了诵读雨霖铃点评、整体雨霖铃把握、雨霖铃问题探究、雨霖铃名句鉴赏、补充雨霖铃资料等等知识点,以下是部分雨霖铃·寒蝉凄切ppt课件内容,完整版请点击链接查看。
一、诵读点评
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①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就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稍重、稍停,拖音(统领字)
二、整体把握
1、思路探究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感情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从时间角度看,别时与别后自然分为上下两阕。
方法指导:理清思路,一要抓开头,二要抓过片(下片首句),三要抓结尾
2、意境赏析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的一种学习活动。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赏析意境,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视频
三、问题探究
问题①: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概括这一传神画面,并拟写标题。
标题为“执手相看,泪眼相向”等,词人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时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帐饮无绪”(凄凉心情);“兰舟催发”(不得不分离)。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执手相看,泪眼相向”,这个标题精妙地概括了这幅画面。本已经愁苦不堪的“离人”,生离死别、执手凝视、千般思绪、千般愁苦尽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问题②:这幅“别离图”,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背景?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渲染气氛)
分析1:长亭
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使人伤心难忍。
分析2:江水、寒蝉
“千里烟波”极言路程之遥远,云雾如烟般笼罩着江面,这是兰舟行驶之处;笔下的蝉声也是如此凄寒。
四、名句鉴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融情于景的写法。“今宵酒醒何处”,于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又变换为“杨柳岸,晓风残月”,与酒醒前的梦境形成对照。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别绪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第二,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五、补充资料
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说:“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采桑子》中说:“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这些诗句都是借“蝉鸣”来抒发悲苦忧愁的思想感情的。因为蝉的鸣叫,呕哑嘲哳难为听,而秋蝉的鸣叫就更加凄凉,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标签:
高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