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二年级 > 语文 > 正文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时间:2015-12-05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由苏轼所写,此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希望可以帮大家更好的学习这一课。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分两个课时学习了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柳永情丝婉转的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由苏轼所写,此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希望可以帮大家更好的学习这一课。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分两个课时学习了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柳永情丝婉转的词,我们陶醉在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极度伤感中难以自拔,现在老师带你们走进另一位诗人的诗作世界,体会他对于人生的感受,我们会看到一个与柳永不一样的一位充满着淡然之气、不被环境所左右心情的伟大诗人——他就是文学史上“三苏”之一的苏轼。(板书:苏轼)他的一生颇多坎坷,但是他面对人生的风雨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这首千古流传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二、诵读(书声琅琅)
  上节课让大家提前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朗诵一下,朗读的时候注意自己觉得生疏的字词的读音,并且试着体会一下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一、学习目标:
  1、从词序中发现词的另一功能;
  2、正确的理解文意;
  3、探究文章主旨;
  4、拓展:浅谈婉约派与豪放派在语言、写作风格方面的不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朗读视频
  
 
  三、课文理解
  同学们都朗读的很不错,该注意的字音都读的很准确,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首先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词序中发现词的另一功能;
  2、正确的理解文意;
  3、探究文章主旨;
  4、拓展:浅谈婉约派与豪放派在语言、写作风格方面的不同。
  本节课主要达到第一和第二个目标,下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文章的主旨并且解决拓展的问题。明确了学习目标,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一)词序——解释说明写作背景
  首先看一下词序:   板书:(一)词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沙湖:苏轼《游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首先来看一下这个词序写了什么,三月七日,这是指出时间,继续来看:沙湖道中遇雨。(请同学们看注释:苏轼的《游沙湖》中提到:“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可见沙湖是苏轼的田产所在地。这句话就是说他在去往沙湖的道路中遇到雨了。)然而雨具先去,(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所以同行皆狼狈(都成落汤鸡了)。但是余独不觉(作者自己没有这样狼狈的感觉)。接着已而遂晴(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这样这首词的词序的内容我们就清楚了。那么老师在这里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情况:上节课让同学们查阅资料去了解一下苏轼写作这首词的背景,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呢?        板书:(一)词序——解释说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老师:恩,这位同学说得很全面,看来大家都勤奋好学的,大家一起鼓掌彼此鼓励一下。(淡定淡定,怎么这么不淡定呢?)我们继续文章内容的学习!
  解:这首词苏轼作于被贬黄州之后的第二个春天,是他官场失意之后的一部作品。元丰五年三月五日,作者在沙湖游玩。三月七日,忽逢大雨,因为作者和同行的人都没有带雨具,同行之人皆觉狼狈。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加上遇见的大雨,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豁达与乐观。
  这样我们就由文章的词序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板书:(一)词序——解释说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背景)但是大家注意到了吗?在写词的时候加个小序,这种情况我们在苏轼以前的诗中有没有见到过呢?
  解:大家都不吭声了,没有的是吧。这里要说的是,在词中写词序是苏轼的首创,这个创新就使得词除了以前诗的抒情功能外还具有了叙事的功能,这样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学史上的提法就是“以诗为词”。 板书:(一)词序——解释说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背景)
  “以诗为词”
  苏轼的“以诗为词”:
  (1)所谓“以诗为词”,就是指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具体在苏轼的词中就是“题序”与“用典”
  (2)我们现在先讲一下“题序”,“用典”在课文后面的拓展阶段做详细说明。
  苏轼以前的词,大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故绝大多数词作无题序。而苏轼则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所以诗作所抒的何种情志或缘事而发,必须有所说明。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解决这一矛盾,苏轼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诗本文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如今天要学习的《定风波》中,题序就是用来记事的。但是词终究在抒情,现在我们学习正文,去看一看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正文
  现在同学们再次朗读正文,朗读之后根据文章注释试着自己理解一下文章的大意。板书:(二)正文   问题探究
  大家都理解的差不多了吧?那么我们首先来通过文章的上阕,解决下列问题:
  1、莫句中哪句可以与小序中作者的行为相呼应?
  2、“轻胜马”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致?
  3、“烟雨”指的是什么?
  4、首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觉得有点难度的话可以前后桌讨论一下,时间为三分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莫”即不要,表示劝谏之意,因而这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低吟,慢慢的行走,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何妨”表示反问:为什么不?此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这个谁怕,是坚毅的最强音。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从容前行。作者被黄州,远离京城,也离开了尔虞我诈的两党争斗,怎一个“轻”字了得!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这里的“烟雨”既指迫害作者,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肆虐的谄害他的人,也概指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过片到“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一句。料峭,多指春寒,即早春微寒貌。料峭春风吹散了酒气,诗人清醒,感觉到微微寒意袭人,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形容细雨飘飞貌,此句作者要回过头看看自己渐行渐远的地方,已经是傍晚了(山头斜照),应当归去吧。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请问:明明是遇到雨了,还被淋成了落汤鸡,很是狼狈,为什么作者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解:一、从春寒微冷至山头斜照,气温与之前无变化;二、作者在雨中像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游玩的一样,吟啸且徐行,即不为环境做左右,这里暗喻作者对于自己所遭遇的迫害,他全然不会放在心上,这便是他旷达的人生态度的映照;因此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的“回首”与“归去”句,可以看做是最唯美的转身。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四、鉴赏
  写作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莫句——劝谏同行之人乐于享受环境           言辞恳切,发人深思
  竹句——抒生活感受,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言辞铿锵有力
  料句——雨后的情况                         叙事真实可感
  回句——抒情表达出旷达的人生境界           言辞蕴涵哲理,引人深思
  即,本词写作特点:哲理性的语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忧乐两忘、旷达潇洒的精神意志。

标签: 高二语文


相关内容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作者汪国真

高中语文《热爱生命》原文及作者汪国真个人简介、课文赏析等内容有大瀚教育小编整理发布,装载请注明出处。 《热爱生命》全文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经典台词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哈姆雷特》中,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


话剧《雷雨》剧本
话剧《雷雨》剧本

以下是完整版话剧《雷雨》剧本,《雷雨》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这一艺术手法。剧作的人物只有周家和鲁家的8个人,但人物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曹禺善于在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展开人物关系时,造成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完整版请点击下面链接下载查看。 话剧《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