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高中三年级 > 数学 > 正文

必修五数学等差数列教案

时间:2016-08-06 来源:未知 作者:实习编辑 点击:

核心提示:一、教学内容分析 等差数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

  一、教学内容分析
  等差数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5》(人教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能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2、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会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及通项公式,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3、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四、学习者分析
  普通高中学生经过一年的高中的学习生活,已经慢慢习惯的高中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已经熟悉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应用数学公式的能力逐渐加强。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从教法、学法两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引入实例来启发学生,挺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更加形象、愉快的去学习这堂课。下面是我教学设计:
  1.教法
  ⑴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⑵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⑶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的推导思维方法。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一)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二)用到的资源:
  1 查找有关等差数列的实例
  2 写出上课要提到的问题
  3 制作相关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或依据
  情境导入  在南北朝时期《张邱建算经》中,有一道题"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 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 给,问各得金几何,及未到三人复应得金几何"。  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__,___,___,    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 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水库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 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思考:同学们观察一下上面的这两个数列:  0,5,10,15,20,    ① 18,15.5,13,10.5,8,5.5  ② 看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倾听和观察分析,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堂引入,引向课题
  探索与归纳  对于以上几组数列我们称它们为等差数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等差数列的特征,尝试着给等差数列下个定义: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那么对于以上两组等差数列,它们的公差依次是5,5,-2.5。 提问: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 的等差中项。 不难发现,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如数列:1,3,5,7,9,11,13 中5是3和7的等差中项,1和9的等差中项。9是7和11的等差中项,5和13的等差中项。看来,   从而可得到在一等差数列中,若m+n=p+q则        由学生归纳和概括出,以上两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数(即:每个都具有相邻两项 差为同一个常数的特点)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相关概念,找出关键字。由学生回答:因为a,A,b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那么由定义可以知道:A-a=b-A所以就有           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找出关键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概括能力,学会抓重点。 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引领学习更深入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探索与归纳 等差数列的通项: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归纳……运用的是不给出另一种严密的方法—迭加法. ……      上述各式左边相加等于右边相加,得an- a1=(n-1)d  即an= a1+(n-1)d  (n∈N)  当n=1时,上式也成立,上面公式都要成立。      学生发现规律,并归纳  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与推导,从而得出公式。
  应用巩固 例、⑴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⑵-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题评述:从该例题中可以看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实是关的方程;另外,要懂得利用通项公式来判断所给的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当判断是第几项的项数时还应看求出的项是否为正整数,如果不是正整数,那么它就不是数列中的项。学生分组讨论并让两个学生代表分别对这两小题加以分析。  解:⑴由 a1=8,d=5-8=-3,n=20,得 a20=8+(20-1)×(-3)=-49  ⑵由 =-5,d=-9-(-5)=-4,得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4n-1成立。 解这个关于n的方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为: 1:等差数列的定义:即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公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学习小组中,各自归纳自己对这堂课的收获,然后有小组代表总结归纳。  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作业  课本12页“习题”A组第9、10题         学生课后完成.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除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在于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探究,让学生在更大的深度与广度之间进行思考。
 
  九、教学评价与设计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本节课的主要评价有:
  1、提出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答不完整者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回答。以此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2、写作评价,布置家庭作业,同学在课下能及时的复习上课学习的内容,使知识得到巩固。
 
  十、教学反思
  1.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各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引导分析细致、到位、适度.如:判断某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这是促进概念理解的好素材;此外,用方程的思想指导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等等.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3.本节课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引导发现式”的转变,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本人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等差数列,认识等差数列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标签:


相关内容

必修五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下载
必修五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下载

必修五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内容预览 必修五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下载 必修五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ppt课件下载……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给出下列命题: ①命题若x1且y2,则(x-1) 2 +(y-2) 2 0为真命题; ②函数f(x)=lnx+x- 在区间(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③不等式 的解集为[2,+]; ④函数 的最小值为3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高三数学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方法
高三数学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方法

高三数学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方法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在数学考试大题中,使用的几率都比较高。这一块的数学知识点也比较难懂,有些推导方法也并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是只要找到一个突破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为大家提供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的几种方法,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