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研论文 依托教科书编排,改变传统计算教学法

时间:2017-09-1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本课时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

本课时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 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 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 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 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 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 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 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 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石湖中心小学   孙方军   标签:


相关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第一学段(1~3年级) 综合与实践 例20 图形分类。如图6所示,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然后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 图6 [ 说明 ] 本活……


小学老师教研文章 抓住学习数学的精髓 培养
小学老师教研文章 抓住学习数学的精髓 培养

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想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摘自:数学家克莱因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