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学随笔 我是如何指导六年级学生预习的

时间:2017-09-1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对预习方法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了,期间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最终基本固定了“2+X”的预习模式,现将预习指导总结如下: 一、 预习必须完成的两项任务,即“2+X”模式中的2。 1、 通读课文,弄懂字词。 2、 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或略

对预习方法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了,期间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最终基本固定了“2+X”的预习模式,现将预习指导总结如下:

一、 预习必须完成的两项任务,即“2+X”模式中的2。

1、   通读课文,弄懂字词。

2、   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或略读课文完成课前导读第一问。

这两项任务作为预习的一个常态去抓,只要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必须完成。上课,由学生站起来领读生字词,而后直接听写,这样就检查了生字词的认读和识记。接着听写完,给学生留5分钟,再次读课文。这样,即使在家没有进行预习的同学也能够把课文通读一遍,预习过的同学再次加深理解,思考布置的预习任务:即课后第一题或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第一题。由此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根据课文题材、单元主题确定一项灵活的预习任务即“2+X”中的“X”。这个灵活一方面指设置问题灵活,有时布置,有时不布置;另一方面指,学生可以分层完成,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后进生或者有惰性的那些同学,允许他们不写此作业,节省的时间用来高质量地完成前面的固定作业。

这项预习任务一般根据单元主题确定。如六下第五单元是“科学精神”,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即布置学生每人搜集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在上课时进行交流和拓展。再如六下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深深的怀念”,就布置学生搜集一个革命先烈的事迹。

这项预习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了解课文背景,更迅速地进入课文学习,扫除因背景不清楚而产生的理解障碍。同时,在交流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为了减轻学生的预习负担,有一项预习作业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导入后、课堂的前五分钟解决。这项作业就是对作者的介绍,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学习之前让学生了解鲁迅生平、观看鲁迅先生逝世时人民追悼的照片,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又如学习《为人民服务》时,介绍毛泽东同志发表演说的1944年的时代背景,了解文章为何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这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这些探索,学生的预习负担减轻了,对预习的抵触心理减少了。由于预习任务精简,学生也不再漫无目的地进行预习了,而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目前还有一定的困惑:

1、      如何检查学生对课后习题这一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能不能进行量化?

2、      如何能够引导孩子爱上朗读,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真正完成预习中的朗读这一任务? 标签:


相关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第一学段(1~3年级) 综合与实践 例20 图形分类。如图6所示,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然后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 图6 [ 说明 ] 本活……


小学老师教研文章 抓住学习数学的精髓 培养
小学老师教研文章 抓住学习数学的精髓 培养

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想得以运用到最完美的程度。”(摘自:数学家克莱因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