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教师论文 以读导学,以读促悟——精读课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自主导

时间:2017-09-2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在精读课文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针对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大致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在精读课文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针对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三步进行教学,即巧创情境,引疑激趣、以读促学,渗法感悟、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一、巧创情境  引疑激趣。  
“巧创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初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及根据课文的特点,从直观、形象入手,为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对课文才会产生想了解、想去读、想学习的念头。因此,教师在此环节应以情激趣,通过设计一些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方法多样、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玩出了名堂》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可创设教学情境导入的:老师是个特别爱玩的人。向孩子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孩子一起分享玩的乐趣。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孩子们,爱玩是孩子的共性,那你喜欢玩什么呢?这样的导入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各抒已见,课堂气氛就调动起来了。孩子们就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  
教师也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学习的需要“引疑”(引导学生质疑)。比如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等等。教师重视在课堂上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会让学生体会质疑的乐趣,体验积极思考的感受。  
   
二、以读导学,渗法感悟。  
“以读导学”是精读课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在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导出多种形式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最终提高自学能力。  
(一)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步通常是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的。一方面,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划出不懂的词句,中年级学生要用查字典等方法弄懂这些词句。另一方面,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和含义深刻的课文,需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等方式去搜集补充材料。上课伊始,可酌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默读和浏览课文,要求进一步读准、读顺课文,要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读课文、提问题,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而不是只得到点滴的观感。  
(一)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所谓“深入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情感和重要词句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课文的重点部分,应反映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与情感状态与课文重点部分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或矛盾,应含有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或进行探究的余地。关键问题的表述应具有概括性和启发性。如在教《灰雀》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先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及对小男孩关爱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然后对重点语句进行品析,从中感受列宁的少年儿童的保护与关爱之情。   
(二) 研读品读,深层体悟。  
精读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例如,描写事物的,以事喻理,或托物言志;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学习这些课文时,须采取一个重要步骤,即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和品读,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甚至受到震撼。例如《灰雀》一课时,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及对小男孩的关爱后。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读”可以有多种形式、多种类型。按性质分,有朗读、默读、自由读、齐读、速读、慢读等;按内容分,有摘读、细读、猜读、重点读等;按读的顺序分,有顺读、倒读、跳读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环节、目标需求、学生需要等去选择不同形式的“读”.教师要在这一环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与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协同学习,逐步掌握自能学习的方法。  
   
三、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这一步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初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其用意在于促进学生把自己感悟最深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初步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全面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围绕课文内容体裁,我们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实践作业,或读、或写、或演,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如《小摄影师》结尾可以这样设计:在高尔基等待小摄影师能再为自己拍一次照时,小摄影师又是怎样做的,接下来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拿起你的笔,写一写吧!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在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和“深层体悟”时,一定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抓住要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高效阅读,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读书中学习、思考,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了感情,增强了语感。分析、理解、概括、总结、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都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必将事半功倍!   骆慧芳教学随笔 标签:


相关内容

教研论文 “先学后教”背景下计算课教学模
教研论文 “先学后教”背景下计算课教学模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课标,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特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最新版)》

第一学段(1~3年级) 综合与实践 例20 图形分类。如图6所示,桌上散落着一些扣子,请把这些扣子分类。想一想:应当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把这些扣子分成几类?然后具体操作,并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 图6 [ 说明 ] 本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