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一年级语文 二年级语文 三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 五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 七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 九年级语文 高一语文 高二语文 高三语文
数学: 一年级数学 二年级数学 三年级数学 四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 六年级数学 七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 九年级数学 高一数学 高二数学 高三数学
英语: 一年级英语 二年级英语 三年级英语 四年级英语 五年级英语 六年级英语 七年级英语 八年级英语 九年级英语 高一英语 高二英语 高三英语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英美思想碰撞下的思考——名思教研听课有感

时间:2017-10-2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核心提示:2015年11月25日,我有幸到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名思教研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未来课堂教学研讨峰会》。到达会场,一阵浓烈的学术氛围扑鼻而来。 第一场呈现给我们的是江苏省名教师杜海良的《体积与容积》,课程由浅入深,运用了

2015年11月25日,我有幸到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名思教研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未来课堂教学研讨峰会》。到达会场,一阵浓烈的学术氛围扑鼻而来。
   第一场呈现给我们的是江苏省名教师杜海良的《体积与容积》,课程由浅入深,运用了让学生先观察,再思考,后感悟的方法,一步步让学生去理解体积这个概念,通过多种比较去认识体积大小的判断方法。特别其中的“蒙眼猜测”,让学生蒙眼去猜测自己手中挂着的物体的体积,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体积的大小和重量大小不是等同的。在认识容积时候,老师也做了实验,让学生去看,去交流,最后概括定义。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一步步去理解不同的概念,去分辨易错的概念,还是比较精彩的。
   第二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场与众不同的课堂,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郎宏坤组织的教师培训,坐在课桌边的是我们听课的老师。郎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英国味的数学课,执教的内容是各国小学数学都非常重视的分数单元系列《认识分数》。郎老师语言非常有亲和力,一开课,就让“学生”观察课桌,然后让他们开始玩起来。先让学生们拿一大块橡皮泥来搓,喜欢怎样搓就怎样搓,喜欢搓成什么形状都可以,在大家玩得起兴的时候,郎老师就出了个问题,要求大家去把自己的橡皮泥分成两份,可以用桌面上的任何工具,接着大家又继续有目的的疯狂玩起来,有人用尺子,有人用模具,有人用秤等等,场面热闹又有序,总之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事干,当自己已经完成可以举手,老师立刻让学生上台去展示,一个接着一个 ,其中迸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令人惊叹!那种民主与自由是中国课堂很少有的。
   第三场上课的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国老师詹妮弗,全节课是全英文教学,当然也会有一位助教在翻译,整节课由于语言不通,虽然时间拖延了不少,但是詹妮弗老师的设计以及她后来的说课,也让我感觉到美国课堂与中国课堂的大大不同。课堂设计完全贴近学生的现实,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设计的问题精辟到位,最让我佩服的是整节课并没有急于去要概括什么概念定义,也没有要求学生去理解什么概念和定义,而是希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从中取体会其中所谓的“概念或定义”。
   中英美课堂的大碰撞,各有优点,我个人认为决定老师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教育的考核制度的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总会有一个急功求成的心态在里面,记忆性内容总是占大部分,理解性的问题又过于拔高,不能慢慢走路去学习,而是要踩单车或者做汽车去学习,有的甚至要做高铁飞机了。英美的小学教育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自我感觉这样或许会好一点。有时候我感觉学得太快太多未必是好事,因为我们一生中学习的数学最重要的是小学阶段,而最实用的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中国的小学内容是英美国家的初中甚至高中的内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也是拼了!拼出了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中英美思想碰撞下的思考

——名思教研小学数学听课有感
十四村小学   钟舒敏
   2015年11月25日,我有幸到中山市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名思教研主办的《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未来课堂教学研讨峰会》。到达会场,一阵浓烈的学术氛围扑鼻而来。
   第一场呈现给我们的是江苏省名教师杜海良的《体积与容积》,课程由浅入深,运用了让学生先观察,再思考,后感悟的方法,一步步让学生去理解体积这个概念,通过多种比较去认识体积大小的判断方法。特别其中的“蒙眼猜测”,让学生蒙眼去猜测自己手中挂着的物体的体积,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体积的大小和重量大小不是等同的。在认识容积时候,老师也做了实验,让学生去看,去交流,最后概括定义。整节课给我的感觉就是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一步步去理解不同的概念,去分辨易错的概念,还是比较精彩的。
   第二场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场与众不同的课堂,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郎宏坤组织的教师培训,坐在课桌边的是我们听课的老师。郎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英国味的数学课,执教的内容是各国小学数学都非常重视的分数单元系列《认识分数》。郎老师语言非常有亲和力,一开课,就让“学生”观察课桌,然后让他们开始玩起来。先让学生们拿一大块橡皮泥来搓,喜欢怎样搓就怎样搓,喜欢搓成什么形状都可以,在大家玩得起兴的时候,郎老师就出了个问题,要求大家去把自己的橡皮泥分成两份,可以用桌面上的任何工具,接着大家又继续有目的的疯狂玩起来,有人用尺子,有人用模具,有人用秤等等,场面热闹又有序,总之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事干,当自己已经完成可以举手,老师立刻让学生上台去展示,一个接着一个 ,其中迸发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想法,令人惊叹!那种民主与自由是中国课堂很少有的。
   第三场上课的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美国老师詹妮弗,全节课是全英文教学,当然也会有一位助教在翻译,整节课由于语言不通,虽然时间拖延了不少,但是詹妮弗老师的设计以及她后来的说课,也让我感觉到美国课堂与中国课堂的大大不同。课堂设计完全贴近学生的现实,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设计的问题精辟到位,最让我佩服的是整节课并没有急于去要概括什么概念定义,也没有要求学生去理解什么概念和定义,而是希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从中取体会其中所谓的“概念或定义”。
   中英美课堂的大碰撞,各有优点,我个人认为决定老师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个决定因素是我们教育的考核制度的问题,中国的小学教育总会有一个急功求成的心态在里面,记忆性内容总是占大部分,理解性的问题又过于拔高,不能慢慢走路去学习,而是要踩单车或者做汽车去学习,有的甚至要做高铁飞机了。英美的小学教育是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去学习,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自我感觉这样或许会好一点。有时候我感觉学得太快太多未必是好事,因为我们一生中学习的数学最重要的是小学阶段,而最实用的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中国的小学内容是英美国家的初中甚至高中的内容,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也是拼了!拼出了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中英美思想碰撞下的思考

标签:


相关内容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下期三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


告诉你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告诉你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假期马上就要来临,如何让孩子更有效的利用这段时间,需要家长们用心地来考虑这个问题。对于偏科的孩子这段假期时光更是珍贵不已。好多家长都反映,女孩子的数学科目总是一大难题,今天来分享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并不难,只是知……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施
低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与实施

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采用发展性评价,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