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7-11-2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核心提示:小学语文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谷旦镇张村小学 刘菲 摘要: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
小学语文获奖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谷旦镇张村小学 刘菲
摘要: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使语文课堂趣味性增强、学生情绪高昂。更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高效; 知识运用
从信息技术能够辅助教学时起,我们就一直在探索其最佳途径,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本质的区别,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向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方向发展,我们不是为了表演展示,而是为了让信息技术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在整合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兴趣盎然。如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分别再现各种火烧云的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变化及其丰富的物产。教学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分别再现春、夏、秋、冬等季节的景物特征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到科学巨匠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神秘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霍金在京城掀起的“科学风暴”的强烈。此外,安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登录“大科普网”在“物理学”栏目中,选择“天体力学”,在其中学生学习了有关“宇宙的形成”、“大爆炸理论”以及“黑洞”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既与教科书相联系,又是前沿科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利用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如《琥珀》一课中,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让学生观看了“琥珀的形成”视频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化繁琐为简易,化枯燥为生动。如教师在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对敌人的极端轻蔑,对死亡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特意播放了本部影片的片断,使学生从形象、声音、情感上加深对课文的领悟。在师生互动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排演课本剧。再如《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所深深折服。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整合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①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此外,教师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此外,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在教《捞铁牛》、《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类的课文,就“应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铁牛究竟是怎样‘捞’起来的”,“应指导学生模仿伽利略实验的过程进行操作”,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