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教研组 高年级数学 研训 时间 2010 年 9月9日 研训 地点 高年级数学办 发言人 或主讲人 纪勤杰 研训 人数 6 研训 模式 讨论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阮雪峰、王勤峰、陆慧英、张珍、 张丽霞、蒋翠英、纪勤杰 联络员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开学初的商讨 本
教研组 | 高年级数学 | 研训 时间 | 2010年 9月9日 | 研训 地点 | 高年级数学办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纪勤杰 | 研训 人数 | 6 | 研训 模式 | 讨论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阮雪峰、王勤峰、陆慧英、张珍、 张丽霞、蒋翠英、纪勤杰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开学初的商讨 本学期开始成立了新的教研组,成员和年级都有相应的变化,周四下午,我们新成立的教研组成员聚居一起,对开学出的有关事情进行了商讨。 1、落实学校教研计划。 首先由教研组长结合学校组长会议的有关内容,对学校教研计划的相关 内容,有侧重的和老师们进行了解读,特别是对陆校长的提出的要在课堂上给孩子作业的时间和用水笔进行作业的建议重点地加以研讨,达到了同一年级的统一。 2、研讨兴趣班的报名工作。 为了更好的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兴趣,使有特长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针对本学期的“思维训练”的兴趣小组的成立以及教学形式进行了商讨。达成了以下几点: 报名以志愿为前提,只要孩子愿意且有一定的水平,原则上就可以参加。每班人数在10人左右。 教学内容为了更好的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抛弃了以往比较生涩的纯奥数题,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有上课老师自主命题。 |
教研组 | 高年级数学 | 研训 时间 | 2010年 9月16日 | 研训 地点 | 高年级数学办 | |
发言人 或主讲人 | 纪勤杰 | 研训 人数 | 6 | 研训 模式 | 讨论 | |
参加对象 及有关组外人员 | 阮雪峰、王勤峰、陆慧英、张珍、 张丽霞、蒋翠英、纪勤杰 | 联络员 | ||||
研训 课题 及 内容 摘要 | 有关计算的讨论 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大教研组的“有关孩子计算水平和问题的讨论”,我们教研组的成员又一次聚在一起围绕“孩子们计算中的问题”、“成因”以及“对策“进行了研讨。 1、现状分析 由于教材在计算这一块上大面积的缩水和简化,与老教材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普遍比以往的孩子计算水平上落后了很多。当然,这种顺应形式的缩减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更丰富的数学知识,孩子们知识面广了很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是面对期末检测时冷不丁的几道典型计算题孩子们的错误率却非常地高,一些非常简单的题型,孩子也出现了“+”、“×”的混淆和乘法口诀上的失误。使我们的教学进入了两难的境界。 2、策略 ⑴思想上的重视。在关注孩子是否理解掌握的同时,更加重视起孩子计 算的正确率上,采取一些可行的手段,最大程度地迫使孩子养成细心计算的习惯。如竖式、书写的规范要求、约分时的左顾右盼等。 ⑵漏洞的修复 针对教材对计算教学的散化分布,教师在批改时敏锐捕捉孩子的知识漏 洞,加以放大、分析和强化。比如“解方程时的乘和除”的问题、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的比较与多样的形式;针对孩子们由于缺乏相关计算练笔的导致的能力缺失情况,进行长期的刺激和练笔,比如分数加减、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加以练习;在课堂上加强计算练笔的密度。 ⑶动力问题 对一周计算不错的孩子进行表扬的奖励、定期进行一些计算的比赛。 |
文章欣赏生本意识在导学型课堂中的体现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新城镇中心小学 梁凤志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不是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无所事事。所以有正确的生本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生本……
1.优势亮点分析(可以结合数据和统计图) (1)大部分学生卷面整洁;从各题的得分率可看出,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提高。 (2)概念判断、计算乐园正确率较高; (3) 三角形的分类、第五大题技能展示台学生做的很好,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 (4)解决问题的……
1.试卷所呈现的特点: 本份数学测试卷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试题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